拿到作文题目,不知该写些什么,是许多同学遇到的难题;不知如何引导孩子写好作文,也是令许多家长苦恼的问题。实际上,作文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内容和恰当的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好的内容”却是文章的“血肉”。“好的内容”就是我们常说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怎样搜集写作的素材。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巴金曾经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写作素材的一大来源就是生活,因此应该鼓励孩子们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一些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经常给孩子说要仔细观察,可他好像不会观察”,由此可见,“观察”要掌握方法。例如,写人,要观察他的外貌、神态、做事的动作,听他的语言;写事,要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事件中各色人物的不同举动;写景,要有顺序地观察:上下、里外、左右、远近、整体和局部……写物,要观察它的形、色、声、味、用途……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才能为写作储备真实、细腻、感人的素材。

  二、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小学生阅历不多,而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丰富积累。为什么有的人问:“我看了不少书,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呢?”可见不但要读书,还要会读书。


  第一,读好书。名家经典作品往往饱含作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主题鲜明,这样的文章能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第二,放声读。看到好的语段,放声朗读,眼、脑、耳、口齐动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随手记。读书有感悟随时把它记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时间长了,也会积少成多。第三,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谈谈感受、甚至写下来,不但亲密关系,而且成人对文章更成熟的理解也会让孩子学会深入思考问题。

  三、勤动笔。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观察到的人、物、景;摘抄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读书后的感受,这些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善于积累、勤于积累、坚持积累,才能拥有丰富的素材,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指导老师简介

  张红梅: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12年,多次获奖,所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自治区、乌市各类写作竞赛中获奖。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