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妈上班的时候都是奶奶在家带果果,隔代亲的原因,奶奶就怕果果吃不饱穿不暖,呵护有加,但是过分的宠爱也导致了果果自主吃饭逐步的下降,她1岁多就可以自己吃饭,但是在2岁多竟然还是需要大人喂饭,而且奶奶还追着喂,让果果看着动画片喂,在果妈坐月子期间,果果心理上别扭,适应不了弟弟的到来,变得更加变本加厉,奶奶蹲着喂,追着喂都满足不了果果的要求,果果非让妈妈喂,妈妈喂几口就玩自己的,根本不好好吃饭,果妈觉得这实在是让人接受不了了,加上果果明年就要上幼儿园,应该开始按幼儿园的作息和习惯来锻炼果果了,所以,当果妈出了月子就把改善果果吃饭问题列入重点解决目标,趁着奶奶回老家的三天,果妈开始了和小鬼的斗智斗勇。
果果的好朋友贝贝姐姐刚上幼儿园,果妈和果果经常去贝贝的幼儿园门口看她,果妈告诉果果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围在饭桌前面自己吃饭,吃饭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小粘贴,贝贝有一天就被奖励了一个小星星呢,果果听了很是羡慕,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妈妈和果果提出,咱们也快了上幼儿园了,咱们在家里开始演练幼儿园的生活吧?果果欣然同意……
首先是吃饭时间,以前奶奶都是不按饭点,觉得果果该饿了就给果果单独做饭,做的饭无非就是面条、土豆饼、疙瘩汤之类的,并不是有很多种菜配着饭吃,而且果果都是一个人吃,果妈开始告诉果果以后咱们和幼儿园一样,一天三顿饭,有两顿加餐,加餐是水果和酸奶,中间不会再有饭,所以要是吃的不好也只能饿着,果果表示知道了,每天月嫂给果妈做三道菜,给果果也多做一点,果果跟着妈妈一起吃,而且是自己拿着筷子(训练筷)夹菜吃,她拿着筷子吃菜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和大人一样,拿着勺子吃米饭,当果果离开餐桌玩的时候,果妈就会做可怜状,说“果果,妈妈一个人吃饭多孤单啊?”于是果果就会迅速跑回餐桌,和妈妈一起抢着吃,看谁吃得快,看谁的口大,并且果果还会说“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围在餐桌前面自己吃饭的!”第一天,果果表现的很棒,不仅吃的多,而且还吃了很多种以前挑食不吃的菜,而且最主要的是果果是自己独立吃的饭,没有用别人喂。
第二天,妈妈一说,吃饭时间到,果果就会开心的跑到餐桌前面坐好,拿着筷子和勺子吃饭,不过有个问题就是她会把自己最喜欢的菜占为己有,不让妈妈吃,妈妈说这个菜你也吃不完,咱们一起吃不是更开心吗?果果还是不答应,妈妈又问“慷慨无非就是一句话?”果果答“我愿意分享!”这次让妈妈和她一起吃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第二天表现得依然很棒,自己独立吃三顿饭,吃的也不少。
第三天,果果开始在吃饭时间玩玩具,当果果走开饭桌的时候,果妈就会询问“果果,你是不是已经吃完了?吃完了咱们就要收起来了!”果果一听就会立马回到餐桌面前吃饭,只是,每顿饭都会这么折腾好几次,但是,果果吃的还是很好,果妈在心里开始窃喜,小鬼的吃饭问题不会这么快就解决了吧?只是,果妈高兴地还太早……
到了第五天,奶奶已经回来了,午饭的时间果果因为上午零食吃的有点多中午一点也没有吃饭,果妈果断的将午饭收拾了起来,并且告诉果果因为午饭没有吃,妈妈认为果果不饿,所以下午除了加餐的水果和酸奶不能再吃任何零食和糖果,到了睡觉时间果果就想吃糖果,被果妈拒绝了,果果开始哭闹,想去找奶奶求助,妈妈把门一关,告诉果果不能向奶奶求助,午饭吃的不好就要接受处罚,饿肚子,这是咱们之前说好的规矩,果果接受不了,一直哭,哭了一个多小时后自己睡着了,当她睡醒后自己很自觉地问妈妈“妈妈,是不是我不能吃零食和糖果?”妈妈回答“对啊,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果果答“不好好吃饭!”妈妈给果果加餐了水果和酸奶,果果都吃光了,下午果果玩耍的时候好几次想吃糖果都忍住了,自己嚷嚷着“果果光拿着玩就好了……”到了晚餐时间,果果吃的特别的多,奶奶也比平时早了一点点开饭,吃完饭自己拿着一根棒棒糖可怜兮兮的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吃糖果了吗?”妈妈回答“可以啦,因为你晚饭吃得好,而且现在还没有黑天,是吃糖的时间!”果果很开心的拿着糖果吃了起来……
经历了这一次哭闹,果果以后再也没有在吃饭时间拒绝吃饭过,每次吃饭都是一个人坐在大人中间自己拿着筷子吃饭,有的时候果果吃得少,我们也会在她说吃饱了之后将饭菜收走,妈妈和奶奶说好不能在果果吃饭时间催促她“快吃快吃!”这样说多了果果会烦,大人都会烦,何况孩子?而且不能干扰孩子,说“你吃个这个吧,这个很好吃……”果果看着各式各样的菜,没见过的会问大人“这个是什么菜啊?”我们回答后会表示她可以尝一下,果果觉得好吃就会吃个没完,不好吃会自己吐出来,总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不能强迫孩子吃自己不喜欢吃的菜,这样孩子容易厌食,果妈觉得可以换一种做法试试,而且在孩子面前尽量表现出对那种饭菜的热爱,孩子很容易被大人感染,慢慢的,孩子的偏食就能慢慢的改善,强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哈……
其实给孩子立规矩不是很难,关键是要从一而终,如果有一次变卦就会前功尽弃,而且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放弃,孩子的哭闹不是用来要挟爸爸妈妈的武器,但是立规矩也要看时机,因为过程孩子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要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进去,让这个过程变得好玩又有成就感,孩子适应了之后就很难改变了……
我是宝宝堂亲子育儿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