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李女士很是烦恼:“孩子就知道玩儿,学东西根本坐不住,在幼儿园上课都得老师摁住才能上下来一节课,这以后上学了怎么办?”有类似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谁都想让孩子爱学习,可是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提醒 家长主要的任务是协助造船,别着急装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心理专家牛晓耘告诉记者:“学习力有三个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动力有太阳、蜡烛之分,毅力有电钻、钉子之分,能力有轮船、小木船之分。家长一定希望孩子有太阳般的学习热情、电钻般的学习毅力和轮船一样的承载能力,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建造“船”,家长的心态决定“船”有多大吨位,不能急着往船上装货。

爱学习的人对学习有兴趣、乐在其中、废寝忘食、执着、专注、主动。不爱学习的人没兴趣、一学就困、见机就溜、遇困难就放弃、故意捣乱、被动消极、爱跑神。哪个是天生的?哪个是后天培养的?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后者是天生的,因为孩子就是这个样,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不尽然,”牛晓耘说,“家长可能只看到孩子调皮捣蛋的一面,但孩子在玩时非常专注、执着。一片树叶就能让他专心致志地玩半天,一个游戏可以反反复复玩而不厌烦,一个问题能追问无数遍,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超强的学习力。”

分析 顺应孩子的敏感期,保护天然的学习力

“万物皆有时,成长有节奏。家长要认识、把握孩子的生长规律,顺应孩子的敏感期,创造条件,保护孩子天然的、宝贵的学习力,而不是频繁打扰、干扰孩子的意志力。”牛晓耘说。

什么是敏感期?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段时间,对他感兴趣的某种事物产生尝试和学习的狂热,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就是敏感期。这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适宜生长、必不可少的东西。

“儿童做事的动力来自喜悦、热情、想要体验和表达,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家长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感知和探索的自由。如果儿童在敏感期里遇到障碍,就会出现强烈反应,变成‘不听话’的孩子。只要多想一下,孩子在做事时是在探索、学习,是他内在的自然趋向,不急于用家长的成见、道德标准去评判,我们对孩子的帮助就会更有效,与孩子的冲突就能减少很多。”牛晓耘提醒家长。

方法 让孩子走在前面,别把孩子挡在身后

“有时候,家长抱怨孩子笨、不爱学习,是因为成人的功利性太强、太着急了。所谓学习,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捧着书本才叫学习,各种探索、尝试、体验、关注、交往、互动都是学习。从小放手让孩子自己建构经验,长大后孩子的学习力要强很多。所以,要尽量想办法让孩子走在前面,别让他跟在后面。被动地走,容易产生倦怠、反抗、不情愿。对孩子来讲,学习热情远比学习内容更重要。”牛晓耘说。

培养兴趣方法多。如,让孩子讲述伟人、科学家的学习故事,诉说没有文化的困难、痛苦和闹出的笑话,还可借助看画书、猜谜语、唱歌曲、做游戏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播下求知好学的种子。


争强好胜,良性竞争。如,激励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写作业字迹工整、发言时大胆、朗读时清晰、考试时用心、有缺点就改等。巧妙地把学习中的竞争有机渗透到孩子的生活、娱乐中去,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认真细心的精神。学前孩子的学习,多从观察、模仿开始。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自己要认真细心,做好示范。每一个数字、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工工整整,讲究规范,切忌潦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好榜样才能要求、指导好孩子。孩子才会逐渐习得认真、细心的品质。

快乐学习不可少。多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有机地与生活实际结合,不单纯拘泥于书本。比如家长引导孩子参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游戏娱乐课、制作课、实验课,在学时共同提高。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