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岛的前身是点点网上的一个人博客。热爱设计的联合创始人郭哲琳从 2010 年开始走访设计师店铺,并从 2011 年 4 月把自己发现的设计与创意记录放在点点网的博客上,短短数月,博客订阅者超过 35 万。2012 年 4 月独立成站后,暖岛逐渐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创意类电商之一,目前拥有会员超过 50 万,和超过 600 个品牌及上百名独立设计师有合作。今年前三季度算是暖岛发展最好的时期,每月的流量和收入增长皆有超过 20% 的递增,8 月份销售额更创新高,为年初的 5 倍。
就在此黄金时期,2013 年 9 月,暖岛两位联合创始人郭哲琳和章彦纷纷选择辞去职务,一起创立了另一类似暖岛的品牌野糖网。这就使得我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EO 刘大卫(刘大卫同时也是街旁创始人,街旁和暖岛均隶属于具有孵化性质的我在)不得不重新调整公司架构,用大量街旁的人去补充暖岛,同时任命街旁营销部副总裁李悠接替暖岛联合创始人职务。
对于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暖岛的刘大卫来说,暖岛今年虽然业绩不错,且已成为我在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它本身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便是其用户购买体验。
第一条腿:自建仓储的标准化体验,用50%的仓储满足80%的购买需求
作为设计品牌的第三方平台,暖岛属于超轻量级电商,不参与库存、物流。而零库存所带来的不可控性正在成为阻碍暖岛发展的因素。在面对订单大幅变化时,设计师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造成产品缺货严重。因此,吸引库存似乎成了解决之道。
而据刘大卫介绍,暖岛差不多在半年前就将公司办公室的一部分地方腾出来用作仓库,从设计师那里买货之后,再统一发货给用户,希望借此提供统一的购买体验。当然,暖岛仓储目前提供的货品整体还较少,而刘大卫预计明年,暖岛上 50% 的货品都将使用暖岛的仓储。而这部分货物预计能占暖岛销售量的 80%。
第三方平台自建仓储对于设计师来说肯定是好事。这帮 TA 省去了仓储、物流的压力,能够更专心于设计。而对暖岛来说,统一购买体验是自建仓储为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压力。
第三方设设计类品牌平台由“轻”变“重”似乎是一个趋势。大家都逐渐意识到“轻”所带来的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前不久,定位中高端品牌的“苏格”也“重”了。,逐渐通过自采与代销的方式完成平台的闭环。
第二条腿: 探索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方式,满足长尾购买需求
但是,苏格和暖岛毕竟不同,后者除了和设计品牌合作,还养着一百多位独立设计师呢!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心仪的商品就只需要它能随时有货,并及时发货。但有的消费者可能跟具体某位设计师有“感情”,希望能跟 TA 有更直接的沟通。刘大卫表示,暖岛作为设计类电商,更多的是注重产品背后的人或故事,如何促进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沟通,让体验个性化,也是暖岛即将面临的下一个课题。
除了提升用户购买体验,刘大卫还表示将在移动上发力。事实上,刘已经意识到暖岛在移动上走的有些过慢了,目前仅有一款iPhone应用,而且体验还没达到最佳。未来暖岛会逐渐提升,并陆续推出 iPad 版、Android 版。目标是明年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占到 50%。
大而全的电商中国已经做透了,拼底价、烧钱的流血竞争也越来越残酷。相对来说,类似暖岛这种设计类等针对小众群体的电商在中国依然是蓝海。刘大卫相信,腾讯投资 Fab、豆瓣东西上线等相关事件都应该算是设计类电商领域的好消息,也意味着暖岛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