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非传统能源, 各国如何避免“上帝的陷阱”?

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当下,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非传统能源。可燃冰、页岩油、页岩气……这些非传统能源作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要推手,不但极大地改写着全球能源版图,也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产业革命的领跑者。就在近日,日本政府通过《海洋基本计划》,力争在2018年前后实现可燃冰的商业运作;而在开采页岩油气资源方面积累较多优势的美国,则可能将上述经验“移植”到可燃冰的开采中,与日方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也在积极调整能源战略;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局。围绕非传统能源的竞争,各国都在唱哪些“重头戏”?它们又如何避免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这一“上帝的陷阱”?

  日:“海洋热”下有冷思考

  上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从近海地层的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的试验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从海底采集天然气。据称仅在爱知县东部海槽一地,就可能存在相当于2011年日本天然气进口量11倍的可燃冰。日本由此掀起新一轮“海洋热”。

  据悉,日本最快将从6月下旬开始试开采可燃冰,这是近9年来首次由日本政府主导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分析,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供给更需朝多样化发展。受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的刺激,日本在羡慕之余把目光投向了自身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可燃冰正是其中最被看好的“拳头”资源。如果可燃冰尽早投入商用,势将推动技术进步以带动其产业发展,并最终促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可燃冰开发尚存多项不确定因素,能否真正达到日本政府的预期尚不明朗。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指出,可燃冰的利用须攻克多重难关:首先是可能造成地质变化、海底滑坡等灾害,如果开采中天然气泄漏到大气中还会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其次,日本采用的“减压法”尚不成熟,此次开采中就出现过被迫中断的情况;最后,开采出的天然气需要通过管道或液化运到地面,而日本是多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国家,运输存在不少风险。至于商业化利用,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而相比于现有能源,可燃冰没有优势。

美:新能源战略难推进

  在美国,页岩油气资源是目前重点发展的非传统能源。美国的页岩气的资源非常丰富,48个州都拥有页岩气资源,页岩气的开发也有40多年的历史。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3%,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占达到49%。

  美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开发前景也吸引了国际能源企业的目光。2012年12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斥巨资收购美国弗吉尼亚和俄亥俄州附近的页岩气储备土地。而此前,中海油、澳洲必和必拓等企业也纷纷以直接收购页岩气油田或者购买美国页岩气开发企业股份的方式,参与到美国页岩气开发之中来。

  不过,页岩气产量的跃升带来的却是天然气价格的持续走低。有数据表明,页岩气的开采价格是市场价格的1.5倍左右,一些大型油企因此出现了亏损或利润下滑,而开采页岩油与页岩气的设备和技术基本一样,目前多数各公司都逐渐将开发重心转移到开采页岩油产品之上,以谋求更高利润。

  尽管天然气的运用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页岩油气从本质上而言不能算是绿色能源。这跟奥巴马政府推行的新能源战略,特别是推广清洁能源的初衷相去甚远。尽管美国给予绿色能源企业补贴,但是化石产业目前在盈利率上更据优势,因此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在短期内恐难有大的进展。

  俄:主攻页岩油存争议

  相比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一枝独秀,俄罗斯更青睐于开发另一种页岩资源——页岩油。乌拉尔地区联合会主席亚历山大·米罗诺夫提出,俄罗斯开发页岩资源要一步步来,可先开发页岩油,然后再开发页岩气。他的想法与俄气总裁安德烈·米勒的观点不谋而合。此前,米勒曾指出,俄罗斯页岩气的开发不现实,俄气对页岩油更有兴趣。俄罗斯古博金石油天然气大学教授安德烈·科诺普里亚尼克则坦言,“页岩油时代刚刚开始,这个时代将给俄罗斯能源电力潜力带来很大的补充。”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西西伯利亚萨勒目油区向地下钻入2000米进行开采。俄气麾下的石油子公司俄气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将组建各拥有50%股份的合资企业,来开发西西伯利亚汉特—曼西自治区的页岩油,并计划到2021年前步入大量开采阶段。就在近日,俄罗斯财政部官员称,从2014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对页岩油开发实施税收减免,这将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鼓励致密油 (即低密度的非常规石油)开发的国家。

  虽有政府支持、政策鼓励,但页岩油的开发在俄罗斯国内也非掌声一片。俄罗斯之声网站就认为,无可争议的是,页岩油开发在美国有实际的成就。但是依据一系列因素,这一革命在世界上其它地区无法重演。地质条件、自由调节、地下矿藏私有制、低息贷款、工艺和密集的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适当配合,只存在于北美洲。

  欧:能源转型脚步放缓

  欧盟一直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情有独钟,为了实现2020年占能源总消耗量20%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各国纷纷慷慨解囊补贴绿色能源发展。但随着债务危机的长期发酵,许多国家把注意力从气候变化转移到拯救经济上,欧洲的能源转型脚步放缓。

  风能是欧洲可再生能源的老大哥,但也最拖后腿。上个十年,风电产值曾经历两位数的增长,德国风力发电量更是翻了三番。欧盟对其寄予厚望,原本的计划是:到2020年,风力海上发电量达1400亿千瓦时,陆上发电量3540亿千瓦时,然而根据欧盟委员会3月底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进度报告,目前各国投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迟缓,按照这一趋势,预计到2020年海上发电量只有430亿千瓦时,陆上发电仅2100亿千瓦时。

  与风能不同,欧洲的光伏发电发展速度远超预期,目前拥有全球太阳能光伏能源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三。此前,各国普遍采用“上网电价”的激励政策,即电力公司以高于常规的价格收购光伏电能,国家对此部分给予补偿,而最终补偿金由普通用户分担。但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大跌,各国挥刀大减补贴,欧委会报告预测,光伏发电2020年可能略低于预期。

  “看天吃饭”的风能和太阳能稳定性不高。为了实现转型,欧盟各国纷纷把希望寄托在能源“鼻祖”木材身上。从树枝到木质颗粒再到锯末,木材约占欧洲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不需要新建昂贵的发电设施,发电厂以9:1的比例混合煤炭与木材进行燃烧发电,成本与碳排量都大幅下降。支持者认为木材燃烧可与新种植树木所捕获并存储的碳相抵,达到中和的目的。但有专家反驳,木质颗粒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被忽视,碳中和并不成立。据评估,欧洲在2012年消耗了1300万吨木屑颗粒,到2020年欧洲对木材的年需求将增至2500万到3000万吨。市场预期推动了木材价格的上涨,给家具制造业、造纸业、建筑业等同样使用木材的行业重压。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压力也在减小。欧盟在2005年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统”,为发电厂分配排放量,超排者需掏钱购买额度。欧盟打算借此提高碳排放成本,迫使企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但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太低,不足以弥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为了拯救这一系统,欧委会制订了“限量保价”的计划,建议冻结2013年至2015年间欧盟境内可供交易的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此来人为提高碳排放的成本。但是计划日前遭到了欧洲议会的反对,如今“碳排放交易系统”名存实亡。

  • 作者:王少喆/成珞/张全/王钰深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