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0余名北大保安在20年间先后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这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的新闻,又一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当北大保安甘相伟出书《站着上北大》,清华食堂厨师张立勇英语托福考试取得630分的新闻见诸报端之时,对于站在他们之后的大学校园里的草根群体的关注,总是一浪高过一浪。
为什么社会如此关注大学校园,尤其是知名大学里的草根们的学业成功?除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佐证环境对社会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天,当中国梦激励国人创造更好明天之时,北大保安们带来的启示是如何成就草根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为他们的梦想成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环境。
大学应是“传承平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的地方
北大保安们的梦想成真,与北大浓厚的知识氛围分不开,但如果细究历史,就会发现也是北大的历史血脉发展到今天的必然。
1918年,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之下,以“劳工神圣,人人平等”为宗旨,北大创办了为在北大工作的工友提供进修机会的“校役夜班”。而后,在他的启迪和支持下,以邓中夏、廖书仓等为核心的北大学生团体组建了“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积极推动北大人服务于平民,充分体现了开放与包容的学术精神。
今天的北京大学,依然秉持大学是“传承平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的地方这一理念。2006年9月,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对在校的3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学员们来自北大后勤系统的房屋部、工程队、治安管理科、食堂、快餐店、幼教中心、学宿中心和米饭生产线等岗位。
“大学教育只有胸怀社会,靠近平民,与民间相融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结合。通过知识传播,让更多的民众受益,感受到大学的人文气息和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北大“平民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北大“传承平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并不是只由“平民学校”来落实,它其实已深入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血脉之中。来自山西的保安员赵飞回忆说,他从小喜欢法律,在他自学攻读法律学位期间,只要有问题就去请教北大老师,“他们总是详尽地给我解答,好些老师还推荐我去听什么课,有了好的讲座也通知我,在北大只要想去听课,没有老师会拦着不让进的,有的老师还送书和资料给我。”
“有的老师给我们找书,有的老师教我们英语,有的自家电脑更新换代,旧的就送给我们学习用。环境熏陶,个人努力,领导师生都支持,能学不出来吗?我们保安大队还和北大各院系搞共建,团委也组织学生服务总队,每周定时来给我们上计算机课和法律课,学习风气就是这么形成的。”北大保安大队大队长王桂明说。
大学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服务社会
北大保安的际遇是让人羡慕的。北大拥有中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身处其中的他们获益匪浅,让人们对大学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如何可以分享到包括北大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抱有期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现这一期待,其实大学也在努力。
就北大的课堂而言,是对旁听者开放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的课谁都可以旁听的,没有人会查学生证。”至于各种各样的高级别讲座,拥挤地坐满周围各个高校的学生,甚至社会人士的情况,在北大也是经常性的。另一方面,高校也在试图将自己的优质资源与社会分享,以“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为例,就是北京大学与北京市东城区合作,依照公益性、普及性、大众性原则,依托北大丰富的国学人力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当然,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大学的开放和包容进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的序幕,之后,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会陆续加入,全球的开放课程运动一发而不可收。
2011年,我国也加入到这场全球性的“推倒大学的知识围墙”运动中,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根据教育部规划,“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年至2015年建设90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视频公开课的主讲教师不乏国内名家,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社会大众对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关注也反映出他们对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享的热切期望。北大保安的梦想成真缘于个人努力和亲近北大,而大学视频公开课所释放出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更加开放与普惠的优质教育资源,会让更多人在一个支持其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中,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