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一场以“技术创新与创意产业对话”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这场创新与创意的激情对话,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创意产业在促进技术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创意产业共同发展这一目标,本届论坛汇聚了众多来自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和权威人士。论坛主办方之一——复旦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润禾表示,通过本届论坛的举办,以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为平台,围绕创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创新与创意的联动发展,促进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转化机制的健全,持续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城市转型发展开辟新思路。
“两颗种子”长成“一片森林”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全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我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已经作为国家战略付诸实施。”论坛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发表了题为 “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主旨演讲。厉无畏指出,加快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启动科技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双轮驱动,必将为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
厉无畏认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能创造新的价值。首先,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科技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有机融合真正能发挥巨大能量并形成新兴产业。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为产业提供“效用”,即决定做什么,而科技创新则为产业提供“效率”,即如何来做,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使得产业的软硬件兼容,竞争力大大提升。
其次,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促进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科技求真,文化求善和美,两者结合的产品才能达到真善美。科技为文化创意提供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也有助于将文化内涵嫁接到产品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会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跨界融合不仅产生新价值,通过创意、科技与文化融合还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则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便捷和效率,也使得文化体验更具感染力及影响力。
第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科技与文化融合要与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紧密结合。科技和文化犹如两颗种子,只有以产业和产品作为载体,在市场竞争的土壤中成长才能发展壮大,也才能真正实现从“两颗种子”到“一片森林”的跨越。因此,在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实践中,要尊重和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要把文化和科技融合落实在提升产业能级和产品附加值上面,着眼于品牌的培育与扶持,着眼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锻造,着眼于区域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
厉无畏强调,科技与文化融合还要强化商业模式概念。市场创新是科技与文化实现深度融合的内在驱动力,没有消费需求,也就没有商业盈利,融合就失去了根基。科技与文化融合要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必须落实到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引领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两只翅膀”助力“新经济空间”
当今时代,创新与创意如同助推经济发展的两只翅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是技术革新的关键,是促进技术贸易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创意,是以创新思想和先进技术为要素,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实现价值的提升。创新为创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载体,创意同样为技术创新构建了更多的“新经济空间”,尤其是在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将创新与创意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更进一步说,科技与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融合的过程是“1+1>2”的正向“化学反应”,“两颗种子”要长成 “一片森林”,需要市场、资本、管理、政策和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协同创新。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是强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内在动力的有效之举。
另外两个方面,从产业发展来看,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是打破产业边界的发展模式,是产业要素整合重组的创新活动,体现功能价值的硬创新和体现观念价值的软创新,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发挥合力,并带来产业的规模效益和价值增量。因此,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协同创新尤其关键。从政策环境来看,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打破部门利益格局的发展模式,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涉及科技部门和文化部门,还与产业、工商、知识产权等诸多部门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创新对于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与会专家建议,在实践中,我们还需加大推进力度,创新思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起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求的融合联动机制,并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在资本、人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把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本次论坛上,多个行业的企业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创新创意故事,给听众们不少启发。在航空领域,民机企业讲述了技术创新、技术贸易、创意设计对整个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日化领域,家化讲述在新技术条件下,民族品牌如何展开全球化拓展,“双妹”等老品牌如何“起死回生”;在IT领域,微软以微创业和云计算相结合的模式打破垄断,形成“平民创新”的新社会形态;在城市建设领域,清华大学以全球性的智慧城市发展项目为代表案例,讲述技术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上海社科院还立足人才对“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提出若干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林林总总的议题,无不是以生动案例推动着技术创新与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扩出一片“新经济空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