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好读物。一般低年级孩子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孩子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文学性较强的读物给孩子阅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单一地局限于看某一类书,正如鲁迅先生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他还告诉我们,专看文学书,也不好,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所以,家长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应广泛,体裁应多样,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作品,都可以推荐。
其次,选好读物后,家长最初可以推出一些奖励机制,比如看一本书就满足他的一个愿望或者请老师配合一下,看完一本书之后,就奖励他一样喜欢的东西,当然这东西其实是你事先准备的,只不过借老师之手,我想效果肯定大不相同。除此之外,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能促进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适时地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经常和他们聊聊有哪些阅读收获;有意识地让孩子看一些小说、童话、寓言等改编的电视、电影,或者给他们讲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顺势推荐原著;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家里或班级中举办读书汇报会、故事会等,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的平台,以上这些措施都会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好词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让孩子尝试模仿、续写和改编。当然,在指导孩子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他们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千万不要让它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