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英国人怎么拍历史剧]
英国是一个怀旧的国家,这一点从国民们每天面对的影视屏幕也能够得到验证:虽然美剧一直都在充斥着英国商业频道的主流时间,但原汁原味的国产历史剧也毫不逊色,一样为英国人所津津乐道。
对于现代英国人而言,文艺复兴,维多利亚时代,还有工业革命的历史是他们最向往了解的黄金时代,因此也是历史剧中展现最多。多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以及英国电视四台多次重拍了《小杜丽》,《柯兰菲尔德》,《德伯家的苔丝》以及《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妻子》等一大批历史剧,在每周晚上的八点档播出,普遍受到不俗的收视率。而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同样异彩纷呈:《雾都孤儿》,《年轻的维多利亚》和《公爵夫人》,《宝林姐妹》等一批讲述本国历史的影片也同样获得了高票房。
事实上,无论是《雾都孤儿》还是《伊丽莎白》,这些讲述英国最近三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的故事已经被重拍数遍了。仅仅是《雾都孤儿》在英国就有奥斯卡获奖导演大卫·里恩和近年来备受争议的导演波兰斯基所拍摄的两个版本。英国都铎王朝时代褒贬争论最多的亨利八世,因为一代代英国人总在探讨他与六任妻子复杂感情纠葛,翻拍次数则更多,但每逢新剧上映,英国的地铁站,户外广告牌上仍然会张贴大幅宣传海报,而英国人还是会在早已知道情节的前提下,乐呵呵地坐在电视机或是走进电影院里再看一遍。
面对同样的历史,英国的影视剧创作人员们是怎样做到老剧重拍依然受到欢迎呢?我曾经有机会受邀参加了一个英国电视剧摄制组的一天拍摄,切实感受到了英国媒体人的用心至极。记者跟随的摄制组拍摄的是一个有关亨利八世的重拍剧集,摄制团队重返富有英国都铎王朝历史文化的萨里郡乡间,从避开道旁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拍摄的摄像机镜头中,眼前的田野乡村风貌和三百年前别无二致。工作人员介绍说,英国拍摄历史剧往往不会拘泥于人工搭建的影视基地,更多的会在老百姓身边搭起摄影机,甚至会邀请当地人参与演出。对于拍摄方来说,这可以带来民间街头巷议的绝好宣传结果,先期了解到剧集拍摄消息的人们会持续关注,并且告诉亲友们不要错过观看,这远比在媒体上大作广告还要有号召力。
在情节设置上,英国历史剧在老剧新拍上强调最多的是尊重历史文化,不仅在文白台词上绝对要吻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在故事情节上杜绝戏说的成分。英国导演们这样做其实是迎合了英国观众们的心愿。在大多数英国观众看来,当他们观看历史剧时,眼前的一切必须要让他们有时光倒流的真实感受。英国人的古典主义情怀让他们更希望看到演员们用古时的英语对话,而不要带一丝现代人的口吻,尤其是对亨利八世,维多利亚女王这些历史人物的演绎。在英国人看来,如果要看现代戏,不如就去看美剧。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英国近年来拍摄的很多历史剧都邀请著名的舞台剧演员加盟,让朱迪·丹奇等一些英国老戏骨们同演艺新秀们搭戏,充实剧情的古典气氛。
不过英国历史剧的老片新拍往往会在忠实原著或是历史的基础之上,别巨匠心地编排故事的结尾。像是最新一般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及早前影视剧版本中苔丝的悲惨的命运结局被换成了苔丝坐在山谷间远望的含蓄镜头,让人们同样感慨万分。
英国老剧新拍受人关注和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后期制作上的特效运用。虽然是讲历史,但剧情中的很多细节都被导演用一些细致入微的特技进行装点。像是新版《小杜丽》当中对伦敦雾都的场景逼真渲染,让英国人再次看到了早已不见的伦敦桥上盘绕的晨雾。
有趣的是,英国的历史剧往往也被人们看作是用来借古讽今。早前在全球热映的《公爵夫人》不仅是因为演员阵容当中有出演《加勒比海盗》琪娜娜塔莉和《英国病人》中的男一号拉尔夫·费因斯加盟,而且故事也被看作是对现代英国王室,尤其是王储查尔斯与已故王妃戴安娜感情纠葛的讽刺。英国观众从《公爵夫人》中同样看到了一个感情冷漠,甚至背叛妻子另结新欢的王室老贵族,这让人们在慨叹王室女性坎坷命运的同时,又对英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英国的历史剧之所以能够不断有好戏登台,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的财力支持。在英国,依靠收取公共电视执照费而运作的英国广播公司是拍摄历史剧的主力。该台同时还获得文化部的年度历史剧拨款,拍摄每部成本至少在30万英镑的历史剧。不过在近年,英国财政紧缩的压力之下,历史剧的拍摄也收到了不小的冲击。英国电视四台早前拍摄的历史连续剧《魔鬼的荡妇》,由于要重现1645年英王查里一世被英国当时的资产阶级领导者克伦威尔军队打败的一场英格兰最宏大的内战历史,四处寻找古战场场景。 虽然当年的古战场就在英格兰的北安普敦郡的内斯比。至今在内斯比仍然保留着一块古战场遗址,并留有一座纪念碑。
但是,这部电视剧的制作人却舍近求远,把摄制组发配到6000英里之外的南非去拍摄这部英国历史剧。制作人说,南非开普敦北部的地貌风景更像17世纪英格兰的北安普敦:那里既没有飞机的噪音,也没有高速公路和电线杆,只有延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和橡树林。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南非拍戏比在英国要便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