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月份声势大雨点小的电商PK透露出了一个情况:电商格局大变动的可能性似乎已经不大了!各种骂战店庆战过后,回头看看一年前的情况再和现在对比一下,电商的主要排名和份额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同时,似乎也不会什么可让人期待的变化了。
如果将时间轴拉长,电商市场跟其他任何市场一样,最终能舒服的存活下来的电商企业,只能是主市场有限的前两名,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第一名们。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电商竞争如此惨烈的原因,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抢占最多的地盘,等市场稳定时候再想颠覆可就难了。
那么接下来众电商的路该怎么走?笔者想在这里抛砖引玉开启个探讨,欢迎大家给出自己意见!
——京东的方向
既然已经是B2C自营电商主市场的老大,京东该走的路已经很明确。跟着天猫围剿传统电商,扩大市场,盯住天猫有机会咬一口,适当回应一下苏宁国美易讯等挑战者的的挑衅,防止他们通过营销手段乘虚而入,坚持做好物流和服务,保持现金流,一直坚持到市场增长放缓下来,熬死一批对手熬残一批对手后,就可修成正果。
——当当的方向
曾经有那么好的机会放在面前却没有抓住,如今想翻身已经很难。根据7:2:1原则,既然当当已经前两名基本无望,那么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两件事情:1、跟上中国电商市场发展的速度别被甩开;2、找到足够大的细分市场区间扎根下去!第一件事情是未来发展的前提,第二件事情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易迅的方向
即便借力腾讯,想弯道超车也不容易。易迅把品牌定位在了“快”上。但这与其说是竞争力,不如说是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快字使得消费者更好的记住了易迅,并且帮助易迅能快速的攻城略地。
但是,易迅的竞争对手即便不能做到更快,做到差不多快或者只差一些还是不难的。而真正有“快”的需求的消费者,规模虽然不小却也不过是整个大电商市场的一个细分区间,即便易迅把持住了也很难撼动龙头老大京东的地位。同时,‘快’这个定位现在来看是很正确的选择,但是越往后发展,给自身的营销限制和资金压力就越大。当易迅开始从一二线城市快速三四线甚至城镇地区向覆盖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只是宣传“最快”而不真正去做,会伤及品牌形象;宣传并且去做,却有可能没有拼死对手就先把自己拖死。虽然我不清楚易迅内部的策略,但想来先今最好的策略是选定一批一二线城市和一些三线城市,在大量砸钱以求快速坐上这些城市B2C自营电商的头把交椅后,再想办法拉开优势,将他们建立成稳固根据地。至于易迅向大量城市铺开,还是走慢点比较好啊!
——苏宁的方向
打通线上线下,并在线下加强体验应该是对的方向,但是怎么走才能走出迷雾,现在还很难说。最近开张的苏宁祖庙超级店(佛山)大规模引进高端产品并且提供3C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显然即便该店成功其模式也很难被全面推广——只靠中高端产品如何称得起苏宁现在线下的体量?笔者在此求大家智慧的办法!
——天猫的路
天猫本质上和京东等自营电商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品牌在两者上所能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不同(广义的服务)。在天猫上,品牌商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品质服务品牌形象。而在京东上,什么品牌的服务都是一样的由京东提供。虽然京东的服务不错,但是如果所有品牌的服务都一样,那么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长此以往它的品牌价值就被削弱的没有剩下什么了。随着整个电商市场的高速扩张,两者的不同也会逐步的放大,以后大家最多只是把两者的销售额做做对比,相互其实已经奈何不了对方了。
天猫的方向应该是:带领电商继续围剿传统渠道,然后尽可能吞噬新扩张出来的电商地盘。
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有传闻说客单价已经成为天猫第一指标。虽然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小,但至少也说明客单价的重要性。不考虑其他技术因素,提高客单价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并且买更贵。买更多是天猫一直在做而且做的极好的,这里不提。如果让消费者买更贵的,最需要做的其实是提高淘宝和天猫的整体品牌形象。
笔者的认为可以尝试一个选择,即如很多品牌商所做的将一部分的体验从电脑屏幕上移动出来。但这个体验并不是指寻常体验店所说的触摸产品使用产品的体验,而是指在电脑手机上逛淘宝天猫挑选产品的体验移动到公共场所的触摸交互屏幕上!
这些可触摸的屏幕将成为天猫的线下体验中心。它应当具有几个特点:1、设立地点必须距离高档商场很近从地理和心理上将天猫和高档商场绑在一起;2、提供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下单但以消费者互动和广告宣传功能为主功能;3、应该是开放而不是店面,这样才能确保部分人使用、部分人看的群体互动效果;4、这将成为天猫的新广告平台和收入来源,大把高档品牌会乐意花钱;5、当天猫将其影响力从线上扩展到线下时,会给平台入住的各大品牌带来更大的价值并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的会束缚力。
欢迎各种形式交流 :)。
作者邮箱:hanbinglif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