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禾
资料表明,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男女期待寿命大幅增长。与之相随的是慢性病也迅速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占总死亡的84.5%。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等日前发布的新研究成果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男女期待寿命分别增加了12.5年和15.5年,分别为72.9岁、79岁。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及收入快速增长都加速了中国人的健康模式转换。与此同时,慢性病也上升迅速,包括中风、冠心病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已成为主要死因。
该研究成果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详细回顾中国1990年―2010年间人群健康模式转换情况,并与G20国家进行比较而获得,是对中国人群健康状态最全面最权威的估计。
慢性病在快速上升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杨功焕说,中国在控制传染性疾病流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肠道线虫、脑膜炎、破伤风、麻疹和痢疾率均有大幅下降。各年龄组人群的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及营养不良死亡率从1990年的26.6%降至2010年的10.1%;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此外,在过去20年间,儿童死亡率下降70%,母婴疾病死亡和患病率都在快速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的慢性病在快速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和冠心病)及癌症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占总死亡率的84.5%。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和冠心病)、肺癌、肝癌、胃癌和结肠癌、道路交通(过去20年里上升了55%),精神疾病(抑郁和焦躁)以及波及很多人的骨骼肌肉疾病是影响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目前,我国肺癌、肝癌、胃癌和结肠癌四种肿瘤排列在导致疾病负担前15位原因中,而且肺癌和肝癌的疾病负担上升快速。
不健康饮食成第一诱因
研究发现,中国人第一大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健康饮食,归因死亡占30.6%。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低水果、高钠、低谷类食物和低坚果摄入。第二大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归因死亡占24.6%。第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为烟草使用,归因死亡占16.4%。环境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作为PM2.5的两大暴露源,分别为第四、第五主要危险因素。中国PM2.5污染严重,其来源于环境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和二手烟草烟雾,这三大来源的污染使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率上升。其他危险因素“集群”包括空腹血糖升高、酒精使用、职业性危害、高体重指数和体能活动不足。
“中国每年约死亡800万人,其中,约有700万人死于慢性病。约有200万人归因死亡于高血压,与发达国家相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由于烟草使用,2010年归因死亡了140万人,情况也在继续恶化。”杨功焕提醒。
应对变化需要政策引导
“目前,中国人的健康危险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过去3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了近两倍,快速的城市化促使了不健康饮食、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等带来的健康风险快速增加。如果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这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的疾病负担会明显加剧,这也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杨功焕说。
杨功焕还表示,城市化、老龄化及收入迅速增长也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增长。因此,要降低慢性病导致日益增长的死亡和发病率,就需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减少烟草使用或减少接触二手烟;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增加水果和全谷物消费,降低钠的摄入;减少饮酒,改变饮食习惯等。
“所有这些措施均需卫生领域以外的政府部门通过结构调整、机制变迁和执行行动来改善人群的健康,如确保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效执行来减少烟草的使用。”杨功焕说。
杨功焕强调,“生育率下降、儿童死亡率迅速减少、快速老龄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步入慢性病高发的年龄段。精神、骨骼肌肉疾病、神经系统和视听损害等导致的健康损害也稳步上升。这些状况不仅使个体遭受大量健康损害,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导致了医疗成本飙升。因此,当务之急是针对这类疾病上升做出明细计划和安排,医疗系统如何应对,并针对此类慢性疾病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如未来10―20年间,中国所需的医疗工作人员类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