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余额宝”再度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上线仅18天,该产品的累计转入资金规模就超过60亿元,用户超过250万户。
虽然上线以来频遭质疑,也一度遭遇“备案门”,但是“余额宝”还是以其新生的竞争力,受到了许多商家的欢迎。据报道,监管部门要求其限期补充备案后,支付宝正在补齐相关手续。虽然能否像第三方支付一样跨过政策门槛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互联网金融“先行者”们创新和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特别是电商们凭借强大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已经将触角伸入到信贷、支付结算等金融核心业务。那么,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又该怎样应对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内蒙古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因为适应了在“大数据”时代客户群体消费和融资需求的改变。而互联网金融概念很宽泛,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余额宝只是其中一部分。“这对传统金融资源配置方式是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其优势一是金融交易效率高,二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有机融合在一起,发展前景和生命力是不能否认的。”
交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利用交易记录以及数据分析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降低银行业务成本。这意味着,银行的业务流程和运营方式都可能发生变革。
“而且,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存贷业务都可能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许多业务都可以参与进来。”唐建伟说,比如众筹融资,如果某个企业需要一笔贷款,可以在网上发出消息,告诉放贷人需要多少资金以及能够承受多大的成本。虽然网络贷款现在还没有形成气候,而且与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不一样,但是长远来看对银行却是一个冲击。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核心业务渗透,“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从而带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接竞争。以最早从事网络借贷的宜信公司为例,该公司已经从最初的网贷中介,经历了第三方理财再到财富管理的发展之路,目前已拿到了保险和基金代销牌照,服务内容也已涉及到保险、股权投资、信托等领域。
专家认为,从余额宝与天弘基金的合作来看,目前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渠道创新。“电商与金融机构是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脱离现有金融机构而独立存在。”苑德军表示。未来的新兴业态,将更加注重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优势互补,这会体现在银行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设计上。
唐建伟告诉记者,对银行而言,客户群是最大的优势,短期内还不会被抢走。而且银行的信贷经验和风险识别技术是电商难以企及的。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透明度,但在高端金融服务上还难以企及银行的专业理财服务。不过,互联网金融主要依靠交易量和信息记录来支撑,如果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合,那么将会大大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在这种趋势下,如果银行还单靠物理网点的扩张以及人海战术来拓展业务,那么肯定不会有竞争力”。
因此,银行必须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在战略规划、经营模式以及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应变革,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跨越式发展。“银行需要与电商保持一定的合作竞争关系,阿里巴巴、余额宝等重视的是渠道变革,银行提供的却是基础服务,各家银行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做出差异化,提供多元化产品,才能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一位业内人士说。
以建行“善融商务”和交行“交博汇”为代表,“银行系”电子商务平台的纷纷设立,表明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开始疾行。这些电商平台不仅成为银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还能为企业提供采购、理财以及融资授信等服务。目前建行已针对“善融商务”平台客户推出了“e贷通”网络贷款业务。将传统金融业务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借以抢占市场先机,银行的心态可见一斑。
“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大了意味着风险加大,对这一新兴金融生态怎样监管,是一道新课题。”苑德军认为,比如说网络贷款,还处于监管真空,相比之下,银行不但有监管指标的制约,还有备付金、拨备覆盖等风险防范机制。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符合商户的融资理财需求,不应扼杀在摇篮里,对其创新应当采取包容的态度,但是相关环节要加强监管,监管部门需及时跟进,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