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考生的个人悲伤如何化解

■及时评论


时言平


  7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记录了一位高考落榜生的悲剧:家住四川崇州一个小村庄的复读生杨媛,就在揭开她人生中第二次高考悬念之后,亲手给自己的生命历程提前画上了句号。“这一世,你们的恩情我无法回报,只有我死了,你们才能轻松点”,这是她留给父母的遗言。

  很显然,高考对于杨媛来说,所承载着的,并不仅仅是改变个体命运的希望。这个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一种选择。但对于杨媛极其背后窘困的家庭来说,这却是改变不堪生活现状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对于复读生杨媛而言,耽误青春也许并不是最可惜的,最难过的是为这次机会而加重家庭负担,而这很容易在这个懂事却敏感的孩子内心激起负罪感。

  “‘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面对关于以“考”为题的作文,杨媛如此写道。从充满哲思的话语里,流露出她对“考”的憎恨,但尽管如此,她还是希望风雨过后,回望的时候能够觉得值得。在逆境中,她把自己锤炼成一块坚硬的钢板,但在更加坚硬的现实面前,又显得那么脆弱易折。正因如此,面对高考再度失利的结果,她没有抱怨这个世界没能给她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没有想过家庭窘困现实的改变不该靠她稚嫩的肩膀来承担,而是选择了轻生。

  “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杨媛的悲剧,让我想到了作家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杨媛,不过是众多“徒自强”中的一个,落榜的绝望,也是属于杨媛个人的绝望。他们都是从机会的盐碱地里钻出来,野蛮地成长,期望撑起生活的一片绿洲。“穷得只剩希望了”,当在过度迷信和依赖的命运路径上发现希望的灭失,“徒自强”们很容易将自己逼向绝境,要么认命,要么沉沦,要么选择殉葬方式,让生命陪着梦想一起消逝。  

  对于杨媛选择轻生,也许会觉得她脆弱,是懦弱。但了解她生长的轨迹之后不难发现,背负着改变命运的重担的她,又何曾轻松地活过。她是勇敢而坚硬的,但又是悲观脆弱的。而决定着这个矛盾体偏向的,仅仅是那一缕希望的光芒。

  面对悲剧,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永远无法抵达杨媛内心曾经经历的悲伤和绝望。在我们为青春的凋零和生命的逝去而哀伤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能够让这种悲伤和绝望不再让一个人默默承受,直将自己逼入献祭命运和梦想的死胡同? 

  眼前而言,应该强化对落榜考生,尤其是对这次机会寄予厚望的失利者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高考完了,并不意味着学校、家庭就可以不管了。在命运的转折点上,失利的他们需要有人来分担这种忧伤,需要有人来释解那种无助和迷惘。  

  而长远来看,依然是要扩大命运转变的机会,需要有更多公平的上升通道,需要更多的保障救济力量来扶危济困,将深陷于生活泥潭里的人们拔出来。当高考不再成为压垮命运的稻草,个人的悲伤才不会显得如此悲怆。

  •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3版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