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怎样去卖书?

本报记者 李峥

上周六,台湾作家张国立带着自己的新书《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现身长宁区图书馆,与上海市民分享写作故事。如今,文人作家如这般四处走穴、与读者亲密接触已成业界常态;而在实体书店生存难、纸质图书销售难的当下,这些衍生活动更成为书店及出版社售书的一大法宝。

日前,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在微博上总结:“图书销售的 ‘书城模式’已走到尽头了,为卖书而卖书的实体店将成为化石。将图书产品扩展为阅读服务,将图书销售升级为‘阅读推广’,是出版业接下来的功课。”

从卖书,到营造阅读空间

“什么是书城模式?几千平方米大书店,只有一堆堆书,没地方喝咖啡,没地方上网,没地方购物;除了签售,也很少举办文化活动……这样的情况,是过去许多书店的常态。”施宏俊说,“这些年,实体书店的式微,受到电商冲击,销售量急剧下降。再不转型发展,未来还能走多远?”

单纯售书已经落伍,上海书城副总经理江利十分认同这个说法。她介绍,上海书城几乎每周都有作者签售、作家讲座、读者交流等活动。如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期间,书城就邀请莫言研究专家开设讲座,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视角。据江利介绍,在近年来举办的相关活动中,针对孩子的活动系列更有主题性,如“莎莎姐姐讲故事”、“小小天才爱涂鸦”等。

“一个读者,为什么要来你这里、而不是在家里等着电商送书上门?那一定是因为这家书店有独特的功能性作用。这两年来,书城的确有意向推广阅读的方向发展,不再简单着眼售书,而是通过开办阅读交流会、打造品牌活动,在更高的层面上争取读者。”江利说。

施宏俊十分欣赏一些独立书店,虽然面积小、书量少,但店主的择书品位总能精准地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读者。“其实这样的氛围营销也可以运用于大型书城。”施宏俊说,“一家书店,不仅要有签售、讲座等活动,还要纳入影视、购物等多种功能。像台湾诚品书店那样,一家三口能在里面呆上一天。”江利也认为,延长读者在书店中的时间,就能引发他的阅读兴趣。“书店更应成为一种阅读空间,是提供服务的。”

从出书,到推广阅读服务

对于大众读者,以前出版社存在的意义仅限于“它做书”。施宏俊说,相对于书店要将读者“请进来”,当下的出版社更多是要“走出去”直接找读者。“我们曾带着旗下的一个作家跑遍全国各地的许多机关、学校单位,做了四五十场讲座,简直跟现在的影视明星宣传自己的新作一样,当然销售量也一路飙升。”

在世纪文睿副总林岚看来,书籍营销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让读者知道它的内容以及在哪儿能买得到。“在不了解书本内容的情况下,读者怎么会知道自己需要这本书?”林岚说,“为提高市场知晓度,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品牌。”

世纪文睿将其营销品牌清晰划分为四类:作家品牌、出版社品牌、书系品牌及编辑团队品牌。“上周张国立参加的读书会,就属于第一种,当然同时也是在宣传出版社。另外如我们的‘九零后·零距离’系列,就是我们一个重点的书系品牌。当然,最难的是编辑团队品牌,我认为当下还没有什么出版社做到这一点。”林岚说,“前不久,我们还和京东网、豆瓣网举办了一些线上活动,推介《柔软的距离》。它在豆瓣上的书评、关注突然多了起来,也是营销有效的直观表现。”

林岚对现状仍不满足。在她的理想中,一本书从选题策划阶段,就应与读者建立联系。“现在书的制作和读者是绝缘的。如果一本书没有市场需求,那么编辑再喜欢也没必要做。一本书的问世,到底是为了什么?赚钱、阅读、收藏、会友还是简单消磨时间?如何在每一个阶段都和读者建立沟通,值得所有出版人思考。”

  • 作者:解放日报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