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的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委和艺术顾问各抒己见,话题从舞蹈的创作一直到舞蹈的市场,从舞台谈到了电视、网络,令人大开眼界,该论坛堪称大剧院几年来各种艺术论坛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一次。舞蹈怎么“卖”已经成为全球舞蹈界难题,不同的国度面临困境的原因不尽相同,解决之道也自然不同。
Part 1 传播媒介
经验一:借助电视跨国界传播
德克·巴登霍斯特
(开普敦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席执行官)
我们把我们的艺术形式看作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一个科学的过程,作为舞者的话我们并不负责营销。有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是营销市场方面的专家的话,我们可能就不会去很好地做这个营销的工作,但是这是一个错误,因为我们需要跟体育赛事还有电视节目去竞争,这是我们的现实情况。如果我们总是把舞蹈当做是理所当然的话,我们就会失去市场。你不能够去期待一个比如说中国农村或者是南非农村人一下子来在这个大城市里就能够去欣赏舞蹈。在南非我们的芭蕾和舞蹈的发展落后了,我们必须要赶超,我们必须要重新去营销那些可能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我们需要从头再来,在世界各地我们都需要理解就是给一个新的芭蕾舞作品做市场。同时还要不断地去教育大众。
这个时代我们所具备的优势之一就是电视的运用,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段是非常昂贵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有创意地用电视时间去营销,不光是在自己的国家,而且是可以跨越国际、跨越文化的边界,进行互相的传播。在南非以及在整个的非洲大陆,我们必须找到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能不能把一些人的眼球吸引住,让他们坐的时间更长。我们需要理解这些人群,他们是属于什么样的市场,我们能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故事。对于舞台上创作的一切,我们自己感觉到非常的振奋,但是我们要确保受众能够喜欢。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方式来确保我们既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也能够让我们的作品能够卖的好,被人们所接受。
经验二:借助新媒介推广营销
张云峰
(著名青年舞蹈编导)
首先我讲的就是有关林怀民老师的“云门舞集”,我是在还没接触舞蹈之前就看到他的《薪传》,给我的刺激非常大。首先,因为当时从运营机制来说,他们是首先进入学校、进入田野、农村包括一些社团。当然,他们拥有了一大批的这些受众,尤其包括在培训、舞蹈创作以及一系列的市场开发,让他们的受众群体变得非常的庞大。“云门”的方式,在大陆还没有人能做到。
从2009年我开始做舞蹈剧场,《肥唐瘦宋》也是在不断地尝试,走一种文化特色的路子。在中国送票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虽然我们也有占了一部分的送票,但是有一部分是积极地过来买票的,那么这个买票都是从微博宣传力度、从网络宣传力度占了90%的销售。那么我们的演出是两场,票房销售是20万元人民币,应该说我们的票房是得到了观众的大力支持。
Part 2 舞者与编舞
经验一:舞者应和编舞并肩工作
安吉尔·柯雷拉
(原美国国家芭蕾舞剧院首席演员、西班牙籍明星)
我们都知道古典芭蕾,如果把《天鹅湖》的海报贴出来或者是有《灰姑娘》在海报上,大家肯定会来买票的。但是现代芭蕾舞卖票可能就困难一些,因为人们不太熟悉这些剧目,不仅不熟悉这些名字,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这部剧目演的是什么。我非常的荣幸有机会跟我的柯雷拉芭蕾舞团有5年的合作,我们的舞团时起时落,但是在编舞这方面我们需要好的编导,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的舞者,舞蹈演员在跳和编舞这方面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经验二:舞者应多学习营销知识
伊万·里斯卡
(慕尼黑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我们舞蹈演员的职业生涯可能非常的短暂,也许35岁之后就不能再跳了,那么有些人就可能选择去做编舞、去做老师。其实他们也可以试试做一做市场。我就刚刚跟一些人一起做过一个汽车广告,里面融入了许多艺术形式,能够吸引不同特质的群众。
在伦敦一个艺术学校,除了一些舞蹈实践以外,在第一学年还有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我对伦敦的这种做法感觉非常的吃惊,在德国没人这样做。但是在英国,营销这方面他们起到了一个先锋的作用。可以说,我们的英国同事在这点上比德国要做得好得多。
经验三:高质量才是营销王道
托马斯·埃杜尔
(爱沙尼亚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我们都想要自己的作品大卖,但是卖得好的不见得产品本身质量就很高。我见过很多编导,他们可能自己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去学过编舞,但是这是他们的一个天赋。我认为不见得所有一切都要循规蹈矩,我们要找那些很有天赋的编导。大家应该鼓励你们的编舞去寻找新的故事、新的灵感。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编舞,肯定会有很多种编舞的风格。但是编舞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技巧,这就相当于奥运会,你能跑100米,但你能不能在10秒之内跑完100米。我觉得一个优秀的编舞者迟早也能找到自己的资金渠道,也有人会给他提供资金,会被市场发现。但是我们首要的不是去致富,而是注重舞蹈的品质,而不是光想着去怎么赚更多的钱。
Part 3 舞蹈消费
经验一:引导消费者分层消费
许芳宜
(著名舞蹈家)
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舞蹈消费”,没有消费哪来的市场?我原来做过舞蹈演员,如果我们的舞蹈消费越多,我相信舞蹈市场就越大。
在我看来在中国的舞蹈市场是多元化的,而且是一个阶梯性的,这就好比我可以在超市买到很便宜的东西,我也可以去商场,我也可以去爱马仕这样的大品牌,但我选择的是一样用途的产品。我们看到很多电视节目在把我们的舞蹈往另外一个方向推,我想说,其实在舞蹈市场当中,我们不要去告诉消费者你应该买这个或那个,更多的是引导消费者,你可以去逛超市,也可以去买爱马仕,我觉得是可以根据他的消费情况和他的自身素质去决定他是否应该消费什么,而不是去谈我有一个市场,我的市场在这儿你来消费吧,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应该去买什么,我应该去看什么,这是我的问题。
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