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才兴倩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国民教育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设想,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并将这种对接国际先进经验的学习方式纳入各校的教学计划。
暑期又至,修学游成为很多学生的不二选择。因“研修、学习”理念的融入,即便费用较普通旅行团高出一截,学生家长依旧普遍支持。然而,在庞大受众群体和巨额商业利润的诱惑下,“薄”学“厚”游的状况屡见不鲜。
修学游究竟该修什么、如何修?学校、旅行社、景区各自需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把住修学游的初衷和朝向?对此,记者在刚刚举办的2013年曲阜孔子修学旅游节活动中多方寻求答案。
避免“游”有余而“学”不足
“女孩子在品茶时,上身要挺直、双肩要放松。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掩口饮下。”7月9日,在曲阜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一间学堂中,身着旗袍的两名女老师,一人端坐茶盘前亲身演示;一人一边解说、一边手把手地纠正学员们的动作……
“老师品茶的样子就像在演古装剧,好优雅、好漂亮。我们浙江就产茶,可从没想过漂在茶杯中的小绿叶竟有这么多学问。”在浙江省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读初三的宋秋怡激动地告诉记者,除品茶的礼仪外,她还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关于茶文化的故事,小茶叶背后的大文化让她眼界大开。
或吟诗品茗,或鼓瑟吹笙,或挥毫泼墨……刚进入暑假,浙江省一个400余人的大型修学团就来到了曲阜,早上6点“闻鸡起舞”打太极,早饭后体验各种传统文化、技艺,根据课程所学参观名胜古迹。这样的“游学”经历,是绝大多数孩子在“修学游”旅行团中从未体验过的。
“我参加过的修学团要么和旅行团一样,纯看风景;要么像是在上课,学习一些和课本相关的东西,这两种我都不喜欢。”小团员周盈盈每年都会被父母送去参加修学团,可走向两个极端的修学方式则让她一直提不起精神。
游是方式,学是目的,对于组织者而言,应既是游的专家,也是学的专家。但国内的一些修学游,至今尚处初级阶段。旅行社的修学游是“游有余而学不足”,而教育机构的游学恰恰相反,“学有余而游不足”,不管是偏废哪边,都让修学游的价值打了折扣。
“修学游一定不能只是走走玩玩,而是要让学生在有别于课堂的宽松环境中,开阔视野、强化意志、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胡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精细化的修学游产品依旧比较匮乏。
核心应放在“教育”上
边游边学、寓教于游,如今已成为国外一些国家常态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我国修学游概念刚提出的10年前,究竟“游”啥“学”啥?还停留在一个相对狭隘的层面。
时间回溯到2006年,曲阜依托资源优势,率先提出了修学游模式,并举办了第一届孔子家乡修学旅游节。“当时的主要活动有观看孔庙开庙仪式、请儒学专家授课、乘坐古马车游览明故城内景点等等。现在看来,活动过度仪式化,且缺乏互动性的内容。”时任曲阜市旅游局局长、现为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的刘续兵正是当时活动的策划人,他坦言,之后五六年的修学旅游节,都没从根本上跳出当年划下的圈子。
“如果说‘旅游’是修学游的基础,那么,往上一个层次就是对学生进行某种层面的教育。再往上,则是加深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这是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孟坡提出的“修学游意义金字塔”。在他看来,修学游的核心价值应放中间段的教育上,这个“教育”可以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也可以是知识教育或其他,但不论侧重哪一块,都应尽可能兼顾传统文化。
对于这样一种认识,在成熟的日本修学游形态中可以得到有效印证。在日本,最主要的修学游目的地是名古屋、京都、奈良等地,均属日本的文化重镇,相关教育也着重围绕传统文化和道德礼仪展开。目前就读于日本大阪关西大学商学院研修生三年级的宋伟在接受记者网络采访时说,用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调动起学生的文化求知欲,并让他们动手参与,是日本修学游有别于国内“知名高校朝圣游”、“名胜古迹参观团”等形式最大的不同。
还需深度挖掘内涵
“为鼓励国人在‘外国’赎买本国奴隶,鲁国拿出了国库报销的法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自幼仁爱,想要为国家分忧的他在自掏腰包赎买奴隶后,并没有申请报销。你们觉得孔子是会表扬他还是批评他呢?”导游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表扬”,但一个个信心满满的小脸,却被一句“回答错误”浇了盆冷水。
“不是所有人都像子贡一样高尚,如果要求所有人都‘不取其金’地赎买奴隶,鲁国很有可能就没人再去赎人了。”在讲解孔子的法制思想时,导游用这样一个有点出人意料的小故事引发了思索。
丰富和深化产品是修学游发展的第一步。过去,旅游走马观花、讲解浅尝辄止的状况十分常见,粗枝大叶的讲解不仅吸引不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掘不出儒家文化的教育作用。
“好的修学游产品离不开‘文化’和‘活动’的良好嫁接,小切口恰恰是复杂文化‘深入浅出’的好法子。”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化学者靖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观看明故城开城仪式时,可以让孩子们穿上古装敲响晨钟暮鼓,还要告诉他们万仞宫墙“移城卫庙”的典故,否则仪式就只是个表演;在讲修身养性时,则可配合茶道、围棋、琴艺等学习,让“学”和“游”依托“体验”进行科学穿插。
有了精细化的修学游产品,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做好营销和推介了。“我们现联合北京、泰安、济南推出了自助式的修学游路线,各个点都拿出成型的修学游产品放进大盘子里,游客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搭配路线。”孟坡解释说,如果政府和旅行社在“教育专业化”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或可尝试与“儒源”之类的培训机构联姻,深度发掘修学游的教育内涵。
“修学游终归突出的是一个‘学’字,这对导游的专业化、旅游产品的规范化、接待的承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靖鸣建议,为确保学生在修学游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不仅要深化多方合作,更要摆脱“商业”标签。修学游,是时候回归教育本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