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期限都是1年,一款的最高预期收益是11%,而另外一款却只有5%,收益整整差1倍。如果都买20万元的话,最高收益的产品可以达到2.2万元,而收益低的产品却只能赚1万元,相差整整1.2万元,这种事情放到谁身上都不能冷静。但两款产品收益差距这么大,肯定有差异,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买到合适的产品了。接下来,就手把手教你如何认识理财产品的风险,买到合适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不是存款 不同产品风险程度不同
存款是大家都熟悉的理财方式,每个人都会用,最大的优点是保证收益。不过,我们的利率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调整,各家银行差异不大(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在基准利率上浮或者下调10%),同时收益不太高。而理财产品就是银行自行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再分配给投资人。
说穿了,存款保证收益,不同银行间利率差异也不大。而理财产品就是一种投资行为,银行给出的只是一个预期收益,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并不像存款那样稳定。同时,不同理财产品间收益差距很大,部分产品最高收益可以达到30%以上,而部分则只有3%。当然,根据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原则,一般来说,预期收益越高的产品,风险也越大,又或者是所需要的资金起点越高。
产品类型 债券和货币市场类风险最低
很多人在买产品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产品收益是否够高,实际上应该先看一看这是一款什么产品。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数量最多,风险较低,但预期收益相对不太高。其次是组合投资类,产品数量也不少,从低风险到中高风险的产品都有,风险跨度较大。另外就是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较少,预期收益可能非常高,但风险最高,不少产品甚至会发生亏损。
尽管前两者也有可能发生亏损或者达不到预期收益,但概率要小得多。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20901款,其中10215款产品公布到期实际收益率,在这当中,有211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占比为1%。211款产品中,结构性产品占了83款,占比39%。相对来说,结构性产品达不到收益或者亏损的可能性要比前两者大得多。
产品风险评级 低风险偏好者不能买高风险产品
根据规定,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投资者需要在银行做风险测试,比如能否承受亏损,可承受亏损比例等等,以此来评定“保守型”“稳健性” “平衡型”“增长型”“激进型”等不同风险偏好。记者曾在一家国有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但并没有接受风险测试,对方默认为稳健性,实际上这并不符合规定,也是银行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同时,银行也会对每一款理财产品作风险评定,同样是“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增长型”“激进型”等,为了方便查看,很多银行会以1、2、3、4、5或者R1、R2、R3、R4、R5作为编号。
之所以对投资者和理财产品都作风险评定,主要为了确定投资者是否有资格购买其想要的产品。根据规定,低风险的投资者不能购买高风险的产品,比如说保守型就不能购买激进型的产品。因为高风险的产品一般预期收益较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大。在这种诱惑的驱使下,投资者可能盲目购买该产品,但实际上投资者根本没有承受相应风险的能力。
不过,每家银行的风险评级标准都不同,一款产品在这家银行属于保守型,在另外一家银行就可能属于稳健性,所以这种方式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作为一个标准。
产品投资方向
结构性产品最复杂
一款产品到底有多大的风险,主要还是取决于把钱投到哪里。大家都知道存款和股市的风险是不同的,如果理财产品的资金是用来存银行的,稳定性必然有保证,但如果这笔钱是用来炒股的,有可能让你收益翻倍,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目前,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主要投向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是理财产品中风险最低的品种,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也能达到预期收益。一家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低风险产品的收益都是可预计的,也都能达到预期收益。而且,一旦这款产品无法达到,对投资者的伤害比较大,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将会影响以后理财产品的销售,所以有时候即便没有达到收益,银行也会放弃自己的收益,来补贴投资者。”
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差距比较大,因为投资方向实在太多,从低风险资产到高风险资产都有,对投资者对风险的控制要求很高。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产品经理崔志鹏告诉记者:“这类产品是将存款、债券、信托、信贷、市场投资类产品等众多投资标的融合在一起投资,风险跨度很大。投资者购买的时候,主要还是要看具体投到了哪些地方,比如说有股市等明显高风险资产时,就要加倍小心。另外,还可以注意一下投资收益,目前,这类产品的收益大多在4%—5%之间,有时候也可能达到6%,但如果超过6.5%就要小心了。不过,这种作为参考收益率是变动的,今天5%,过一阵子就可能6%或者4%了。”
结构性产品是三者中预期收益最高的,当然达到这种收益的难度也最高,风险也最高。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在产品设计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金融衍生工具最终与投向标的表现挂钩的一类理财产品。比如大华银行的“2013年结构性产品系列(1336)1年期人民币可自动赎回型90%本金保证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最高11%,但从产品名字也就看到了,只能90%保本,也就有是可能发生10%的亏损。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资金80%—100%投入债券市场,起到稳定收益的作用,而最多有20%的资金可能投入三星公司股票相关的衍生产品,起到博取收益的作用,当然也可能产生亏损。那如何计算收益呢?根据说明书,于任何一个季度评价日,如果三星的股票大于或者等于102%,那么投资者就能得到11%的季度红利,如果没有达到这个102%的标准,就可能发生亏损。实际上,在整整4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都要进行这样的计算,对于投资者对股市的了解非常高,同时,也需要很大的运气。
选择合适的投资期限 到期前赎回可能亏本金
除了风险之外,购买理财产品还要看投资期限。目前,比较常见的期限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当然也有79天、59天等等。投资者买产品的时候,主要看在投资期限内,会不会用到这笔钱。比如一款产品投资期限为90天,而你2个月内就要交房子的首付款,就不可能等这么久,最多只能买1个月的产品。
与活期存款不同,提前取出最多只有活期利息,理财产品提前取出不仅不能得到收益,还会出现亏损。目前,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都会约定投资者不能在产品到期前将资金赎回,否则就有可能亏本。
结构性产品
风险高,取得最高收益难度大,有可能出现亏损
组合投资类
风险跨度大,部分高风险产品有可能无法取得最高收益
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
风险低,一般都能达到预期收益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