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和浅薄如何超越

《小时代》在电影之前的文字版就有很大销量,“比较幼稚和浅薄、甚至有些低俗”的说法一直就有,只是未荡起太大的涟漪,1、2、3部下来,粉丝们继续执著,精英们依旧沉默,想不到本来只在“幼稚”人群里流行的一件商品,因为变成影像竟然引起有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愤愤然祭出沽名钓誉、追名逐利之词,相较于粉丝们坚定地支持,一时好不热闹。

  就奢靡的追求和财富的炫耀而言,《小时代》中所展示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许确实有些幼稚和浅薄,从文学和电影艺术的角度出发,也许还是幼稚和浅薄,不过面对位列前茅的销量和票房,简单地对作品本身或者创作群体下结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还可能没有说服力。

  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一部作品的得与失实际上和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不要说《小时代》,即便是玄幻小说也透出现代的精神幻象。抛开现实主义类型的生活再现,历史小说也是现代的解读,而意识流,甚至《在路上》这样的“混乱垮塌”作品,也饱含时代的身影。严格地说,摘下作家、艺术家之类的帽子,写作只是一种职业,其作品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这大概也是一些尚未成功的诗人不得不在餐馆跑堂的原因。而受众群体追逐什么,无论是在理想层面还是在价值领域都和社会现实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浅薄幼稚的作品,是否可以反问一句,幼稚的是作品本身吗?

  也许我们可以对热销判读为受众的浅薄,那么受众为什么会浅薄呢?这是一个问题。青春年少,可塑可雕,在思想的成型初期,幼稚的他们不大可能追求抽象的理想,反而是体现为具体行为的理想更容易为他们所模仿,就像我们的教育启蒙,没有力行的示范,空洞的说教未必能得到学童们认同。当我们处在基本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变得模糊的转折关口,当多元价值参照并行的时候,社会评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而所谓成功人士的行为和形象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理论和行为一统的确切答案吗?问题是单纯的“幼稚”群体需要答案。当真实的答案摆在深刻的有识之士面前时,“思想家”们,你们还觉得幼稚浅薄吗?

  倘若社会真的要求作家、艺术家们是先知先觉的群体,郭敬明们倒是展示了这份才干,他们先知先觉地发现了“幼稚”人群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于是讨好他们,成就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成就了自己的金钱欲望。

  实事求是地说,不仅每个人,而且每个时代都会有幼稚的时候。是《小时代》幼稚呢?还是那些纠缠不清的更幼稚?有时候我会想,有一天,未来的人们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这些是真实的人群对虚妄生活的追求,尽管是“幼稚”群体的追求,真是不知道他们怎么评价,说不定会赞扬作者,说作品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也不一定。

  有很长时间我的穿着都很随意,完全属于《小时代》粉丝们归类于OUT的那类家伙。我一直认为公鸡才靠锦毛来争取异性,人活着即便只有传宗接代一项工作,智力的魅力也远远大于套一件普拉达,没必要往自己的身上粘鸡毛。试想,一旦精英们身体力行,那些以成功人士为生活、追逐榜样的“幼稚”群体会怎么样呢?当然,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明白,当我们渡过了贫穷和物质短缺,在端起碗就可以吃肉的时代,精神财富的增长或许比物质财富的累积更重要,如果我们真的达到这个境界,即便有些青少年们还是有浅薄、幼稚之处,也大概不会以为粘几根鸡毛就是品味,先知先觉的郭敬明们当不会以“卖鸡毛”为业,或者推出的《小时代》崇尚简朴也未可知。(欧阳)

  • 作者:新华网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