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有句名言:我知道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问题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现在,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向这句话发起挑战。
今年二季度,Facebook广告收入大增,同比增长53%,其中近一半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今年年初,Facebook在移动用户那里的收入还是零,现在达到了7亿多美元。财报发布后,Facebook股价提升了近30%,而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这个消息更有指导意义。如果广告模式在国外被印证是成功的,那么未来可能是美好的。
那么Facebook是如何赚钱呢?他们把广告内容穿插在用户发布的信息中,也就是说,我在浏览朋友的信息时,中间有一条来自于广告主,如同在电视机上收看选秀节目,中间插播一条由林志玲代言的冰淇淋广告。这种信息可能也会激起用户反感,但是比单纯的广告投放效果可能好得多,如果10条信息中有一条是广告,用户会“say no”,但如果100条中只有1条,或许可以容忍。而经过摸索,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广告的展现形式变得更丰富,也采取了许多方法促使用户接受这个广告,比如假如你接受看这个广告,企业会捐钱给慈善机构;再比如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广告,你就可以成为第一批购买这个新产品的用户,这就会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减少骚扰感。一年前,美国通用汽车取消了在Facebook上的广告投放计划,现在它又回来了。
目前,Facebook的赚钱模式已经在中国出现。今天中午我在浏览微博时,发现由一个美容账户发送的面膜广告,我想取消对于此人的关注,却发现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它,下面写着两个字:推广。而除了已经“察觉”我是位女性用户,是美容行业的潜在消费者外,微博可能还发现了我的一项兴趣爱好。因为在浏览器的右下角,不断变换着各种款式的泳衣图片。联想到我昨天在淘宝网上搜索过泳衣,再联想到3个月前阿里收购了新浪微博的股权,这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第二步可能是需要更为强大的数据整合。实际上,昨天我已经买了一件漂亮的泳衣,估计明天就会送货上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再次购买的需要,换句话说,这条看似精准的广告投放实际是无效的。但如果往深里说,这种无效可能是暂时性的,至少他们掌握了“我会游泳”这一信息,明年夏天再发送类似的信息,说不定我就会心动。
撇开敏感的信息隐私问题不谈,市场对于微博的盈利模式开始有信心,去年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超过5.5亿,但尴尬的是,新浪还陷入亏损之中。如果说在广告收入上谁能够走Facebook之路,它无疑是最有可能的一个。而与阿里的联手让这一切都变得更为可能,淘宝上的卖家都是新浪微博的潜在客户。
总而言之,作为刚刚诞生的新行业,移动互联网广告仍处于摸索期。根据传统媒体的经验,新浪微博要实现盈利,除了服务好用户外,还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服务好广告主。此外,服务的品牌越多,传播的有效力会减弱,而根本的原因在于移动广告的投资回报率(ROI)还不明确,比起品牌宣传,电商客户更在意转化率,他们更希望消费者在看到广告后,能够很容易的点击、跳转并完成交易。这已经不是传统广告的概念,它是9.9元江浙沪包邮,是在夏季到来时给我推荐一款泳衣,是我欣赏的专栏作家推荐的一本书,是一切可以激发顾客购物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