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调查还发现,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专家称,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为此,他特别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新闻细读
早在2005年,有媒体披露日韩致癌保鲜膜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内幕以后,国家质检总局就专门发布公告,禁止生产和经销不合安全标准的PVC保鲜膜,并禁止用它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当时许多超市更换了正在使用的PVC保鲜膜。但是,八年时间过去了,PVC保鲜膜又卷土重来。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专家还警告说,这种保鲜膜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食品市场保鲜膜如此不保险,很是让人担忧。尽管专家的提醒很温馨,但是普通消费者恐怕分不清哪是PE保鲜膜,哪是PVC保鲜膜;哪是安全的保鲜膜,哪是不安全的保鲜膜。
值得追问的是,明令禁止的PVC保鲜膜为何能卷土重来?当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厂家顶风生产、销售这类不安全保鲜膜。部分超市缺乏自律意识,明知故犯、违规使用,是PVC保鲜膜卷土重来的直接原因。而且,一半超市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与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没有管好市场,不无关系。央视曝光以后,从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出发,执法部门或许会介入查处PVC保鲜膜,整顿保鲜膜市场。
查处、整顿违规保鲜膜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并非问题的根本。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时的媒体报道, PVC保鲜膜被禁用后,超市纷纷改用PE保鲜膜。面对PVC膜腾出的市场空间,PE膜“仓促上阵”,但是质量令人堪忧。据当时国家质检总局的质量抽查结果表明,近一半PE保鲜膜不达标。
问题是,PVC保鲜膜被叫停,PE保鲜膜质量不达标,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推荐介绍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熟食外包装来取代不合格的保鲜膜。随着媒体关注的降温,有毒保鲜膜的事早就淡出相关部门与公众的视线。现在,提篮买菜已经成了过去时,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商家提供食品包装服务的消费习惯。如果商家没有提供食品外包装,群众往往认为不卫生,感到不习惯。PVC不准用了,PE又不合格,那该用什么包装熟食呢?超市不可能就因此不卖肉食、熟食。消费者形成了从超市采购现成食品的习惯,没有食品外包装,他们也会感到不方便。按市场经济的原理,有潜在的消费需求,就会有市场供应。超市钻空子,使用禁用保鲜膜并不难理解。
在我看来,面对禁用保鲜膜卷土重来、威胁消费者健康的情况,相关部门除了及时查处PVC保鲜膜、规范市场行为外,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与健康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控机制。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多到市场中走一走、转一转,用自己的专业眼光随时洞察商家的经营动态。一旦发现超市违规使用不安全保鲜膜要及时曝光、制止,并提高其违规成本,消除其使用违规保鲜膜的侥幸心理。除了超市以外,菜市场、小吃店是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相关部门更不能放松监管。更重要的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已经曝光,国家权威部门不能保持沉默,应该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公布保鲜膜的相关信息、数据,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食品保鲜膜才是健康的、安全的。否则,保鲜膜的安全性能会给公众留下怀疑空间,消费者仍然会为使用什么保鲜膜而纠结。(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