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技术动手术,效果怎么样

邵逸夫医院引进3D腹腔镜技术

未来有望不用戴眼镜就能看到3D画面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本报记者 黄淼君

用3D技术动手术,效果怎么样

邵逸夫医院引进3D腹腔镜技术

未来有望不用戴眼镜就能看到3D画面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本报记者 黄淼君

因为一部《阿凡达》,3D技术被无数人知晓,不少家庭开始用上3D的显示屏。3D在改变我们娱乐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医学。

日前,记者在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医邵院),现场观摩了一场3D环境下的腹腔镜手术。作为杭州首家开展3D腹腔镜手术的医院,在一个月时间内已经让19名患者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改变。

手术也3D,光镜头就50多万元一个

看过3D电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原本处于平面的电影屏幕,变得立体起来,画面不再是待在冷冰冰的墙面上,而是从墙面上立了起来,环绕在你的身边。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将3D技术引入到医学上后,带给医生的不光是视觉上的改变,更是手术方式的改变。

今年6月26日,浙医邵院引进第一套完整的3D腹腔镜手术系统。虽然这个机器光镜头就要50多万元一个,但是新设备并没有增加患者开支,在3D环境下和2D环境下手术的费用没有增加。

3D手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上周五,本报记者在浙医邵院,观摩了一次3D环境下的腹腔镜手术。

手术过程和2D手术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操作医生需要戴上3D眼镜,伸入患者体内的镜头也是3D镜头。当手术开始时,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的画面立了起来,感觉就像整个人缩小了,进入了患者的肚子里,可以自由地环顾四周,翻过各种脏器,找到肿瘤所在。当医生手起刀落,切除肿瘤的时候,汽化的水雾通过镜头扑面而来,让记者潜意识地偏头一躲。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浙医邵院已经在3D环境下给19名患者实施了手术,其中有一例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的手术是外科手术中最难的手术之一,因为这个手术要切除六个脏器,三个吻合口,开腹手术要求都很高,腹腔镜下难度更大。”浙医邵院院长、浙大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蔡秀军教授说,开腹手术相当于走进房间内看脏器,腹腔镜手术相当于通过墙壁上四个小孔看脏器,难度可想而知。

在原本平面的二维环境下,医生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感,而且培训周期也很长。在3D环境下,医生的视野就和开腹一样,对于空间想象感的要求相对较低。

“3D技术可以让医生看到更真实立体的脏器,在手术的时候,能够看得更清晰。”蔡院长说,特别是一些血管丰富脏器的手术,3D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外科手术,大半采用微创

“2008年,我就在国外看到了3D手术的样机,很受震动。”作为长期开展微创手术的外科专家,蔡院长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技术将给微创技术带来巨大的改变。

1994年,浙医邵院作为一家新建的公立医院,重点发展微创技术。普外科副主任虞洪回忆,当时微创技术被医学界视为小玩意、非主流,但是浙医邵院觉得未来微创技术和移植技术将是下一个世纪的潮流。

蔡院长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医生,1998年8月11日,他第一次采用腹腔镜技术,给一名51岁的中期肝癌患者王女士做个根治性切除手术。15年过去了,王女士至今健在,而且身体很好,每年的8月11日她都会通过各种形式感谢蔡院长。

目前,浙医邵院每年外科手术中,约54%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微创技术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和妇产科广泛普及。


“能吃药的坚决不开刀,能微创的坚决不动大刀,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选择,毕竟开大刀对人体是一种比较大的创伤。”蔡院长说。

因为这个理念,2005年蔡院长率领的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很成功,用的时间也比世界纪录短。但也暴露出微创技术的弱点:在二维的平面环境下,无法感知脏器的厚度,无法掌握脏器的深度和层次,缝合时间长。正因为这些缺陷,蔡院长看到3D技术后,不但积极引进,同时也在研发国内的3D机器。

“我们的研究团队还在研究不用戴眼镜就能看到3D画面的手术机器,样机已经开发出来了,有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用上自己的国产机。”蔡院长说。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 作者:今日早报(杭州)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