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看文学?

曹申堃

  海外热评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

  (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版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伊格尔顿无疑是个“异类”。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他于1961年进入了充满贵族气息的剑桥大学。几年之中,贵族的理想主义气质深深地影响了伊格尔顿的学术方向,而工人的现实主义作风又给他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伊格尔顿就成了西方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

  这样的标签也许对于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裨益,不过至少我们大概明白了所谓“异类”的意思。伊格尔顿学术上的严谨和文风上的幽默相映成趣;他一贯喜爱冷嘲热讽、插科打诨,无论是勃朗特、济慈,还是“魔幻妈妈”J.K.罗琳,都会成为这门大炮轰击的目标。在本书中,伊格尔顿正是希望运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如何鉴赏那些曾经获誉无数抑或为人忽视的文学作品。

  本书的章节以文学评论必要的几大元素为题,如“开篇”、“人物”和“价值”等等。与传统的文学教材不同,伊格尔顿对现代或后现代文学作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又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给予这些文学作品不同于以往的评价,从而使文学不再因其自身的保守而触不可及。“如《项狄传》、《黑暗之心》、《尤利西斯》和《黛洛维夫人》这样的小说,”伊格尔顿乐观地评论道,“可以使我们摆脱"目的至上"的人生观,拆去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桎梏。正是这样的特点使我们乐在其中。”

  全书最为复杂的章节就是最后一章“价值”。如何评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其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在这里,伊格尔顿非常大胆地推翻了很多人一直以来默认正确的评判标准。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具有非凡的原创性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量古代的田园诗歌、中世纪的神秘戏剧、传统的十四行诗和民间的叙事诗歌就都应该被扔进火炉里去。”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关注日常生活吗?“如果我们只能受到那些反映我们日常生活和利益的文学作品的启发,那所有的阅读就统统变成了某种形式的自我陶醉甚至自恋。所以说,阅读拉伯雷和阿里斯托芬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他们逃出自己的脑袋,钻入他们夸张而富于想象力的思想之中。”

  亦或许,我们应该追求文学作品的深度、连贯和叙述方式的丰富性吗?答案统统是“不”。然而,否定所有这些既有的标准,不代表作者就没有评判文学作品价值的方法。伊格尔顿给出了他的标准,那就是公众的社会实践。正是公众的社会实践最终确认了人类创造物的实际价值,“基于这点,我们才可以自信地宣称,陀思妥耶夫斯基强于约翰·格里森姆,老虎伍德比Lady Gaga更懂如何击球。”


  ……“构建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之路十分曲折。作为一个理论的构建者,伊格尔顿也许并没有那么成功,然而对于众多文学作品的优劣,伊格尔顿还是富有洞见的。无论是辛辣的嘲讽,还是由衷的叹服,人们总能从伊格尔顿的言语当中找到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有人评论道,如果你因为这本书的介绍而爱上了某个作家,那么你可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作家介绍给你的,其实是伊格尔顿呀。

  • 作者: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