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同)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系列报道
“真是越时兴越舒服了!”8月4日公众开放日,排在记者前面参观“太阳屋”的老人听到女儿对“太阳屋”的介绍,啧啧赞叹。这一天,参观人数达到3万多人。3日、4日两天吸引5.4万参观者探寻 “太阳屋”的神奇,让我们看到了太阳能的魅力。
8月2日上午,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在大同御东新城太阳宫广场隆重开幕。10时10分,市委书记丰立祥和嘉宾一起合上绿色能源闸,来自13个国家35所大学的20支参赛队伍带着新型太阳能绿色环保应用技术的太阳屋,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展开全方位竞赛。
“大同光能充裕,风能充沛,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建设新能源城市正逢其时。”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大同发展太阳能的信心和决心。
在大同举办的中国首届、也是亚洲首届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无疑开了中国,也是亚洲迈进太阳能时代的一方滥殇。
以世界责任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20座“太阳屋”,20种风情,凝聚着700多名参赛队员的智慧与汗水。20队中有11所高校单独成队,有9个队是两个以上的大学联合组成的队。目的只有一个,聚世界顶尖技术,为人类展示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
无论是瑞典查尔斯科技大学的“光环”太阳屋带来的全新视觉上的冲击力,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日上江村”太阳屋为新农村城镇化打造的绿色宜居示范建筑,抑或是清华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 “O-House”太阳屋面向大自然旅游和城镇住房重建的工业产品……那些环保的材料,智能的生活状态,怡人的格调……使得不少参观者看到后纷纷表示,“很想拥有这样一栋太阳能发电的智能屋。”
20栋“太阳屋”分明给我们带来一个未来之梦,这梦的实现离我们现今有多远?
“两栖院士”何祚庥预测,到2050年,中国每年需要30亿千瓦时发电量、9亿火电、2亿核电、8亿风电、6亿太阳能发电才能支撑。为生存,我们使用一切能用的能源,但是为了人类绿色生存,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所以说,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是需要速度的,这个速度就是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世界责任为己任,唤醒民众的意识,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把一个个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应用。
以科技风范为民众提供整套的服务
德国的太阳能应用非常之广泛,参加太阳能大赛的德国专家说,他们国家到2050年要全部使用太阳能,传统能源将被淘汰。多么诱人的未来!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德国为居民提供的是全套的太阳能应用服务,而不是一个单单的产品。
8月2日的中国国际太阳能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强调说,中国的太阳能应用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补课。想想我们的产品卖到欧洲人家都做什么了?人家安装在房屋上做什么了?企业要把精力放在技术进步上,放在商业创新上,放在能源服务上。光不单纯是光,它要和电结合,要和热结合……要提供一整套的能源服务。
一整套的能源服务才有可能被民众接受。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卖单一的产品,没有真正意义的“太阳屋”,那许多原本就缺少整体基础设施的房子仍然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因为是初级阶段,目前政府对太阳能的应用采用补贴政策,补贴便是加快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随着应用的广泛,科技的进步,太阳能产品的成本会下降到和现在的传统能源一个档次,这是需要一个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前行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有一种科技的风范!
科技的风范是要有责任的担当,不能仅仅是唯利是图。专家指出,随着光伏产业政策的调整,新一轮的光伏产业热即将兴起。这是个喜讯,但切忌一哄而起,缺乏科技支撑。
这次大赛,是参赛队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大赛。SD大赛为全世界从事能源研究与学习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太阳屋”建得好不好,要看十项标准:建筑设计、市场推广、工程技术、宣传展示、太阳能应用、舒适程度、热水供应、家用电器、家庭娱乐、能耗平衡。这“十项全能”的大比拼,对中国新一代能源工作者的成长无疑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尽管我们对太阳能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起步时起点高,就会有高端的产品与技术。
我们可以看到:SD大赛国际新能源展的新潮科技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电动自行车动力全部靠太阳能供给;碳晶电暖气板如同一幅风景画……
只要行动,什么时间都不晚:现已定居北京的七旬老人王德根和老伴热爱建筑事业,在参观“太阳屋”时手中拿着一个小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太阳屋的特点,还有一些新型材料的特性。说是要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以绿色能源冲击波推动大同转型跨越
SD大赛以其“绿色、环保、节能”对大同形成新一轮的冲击波。从机关学校到科研单位,从企业到个人,人人对“太阳”有了新的认识。原始的对太阳的崇拜在今天一下子焕发出新的光芒。20个“太阳屋”有20个创新之处。“伊拉瓦拉火焰”“光晕”“阳光格子”“阳光天井”……有的从材料上创新,有的从空间上创新,有的从太阳能技术上创新……有北欧的民俗文化、有江南的雅致情调、有阿拉伯的居住范式……有为一家三口设计的、有为学生设计的、有为一家多口设计的……科学的精神、人文的色彩、人性的关怀,闪耀在每一座“太阳屋”的里外,给大同带来全新的科技文化冲击。今年76岁的退休职工董明自幼对机械加工和机电修造感兴趣,为迎接大赛,自己试制成功了太阳能灯笼进行产品展示……大同人也为大赛动了“想法”。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话题。中国城镇化最需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更需要注重的是生态绿色,所以新能源利用是当务之急。二者的结合是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在论坛上说,城市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是新形势下全世界所有城市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们的思路是以“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为目标,以发展新能源为突破口,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和城市转型,加快太阳能建筑融入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据悉,太阳能已成为大同市的新兴朝阳产业,目前拥有5万吨多晶硅、1GW太阳能组件和300兆瓦太阳能电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煤都”正在向太阳能之城转身。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大同的太阳能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煤炭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之城。
本报记者 高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