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微信 5.0,又增加了多项新功能,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微信商业化如何做?且如何做到商业化的同时还不伤害产品,产品又能托起商业化诉求,这是微信最大的挑战,同样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还有逐渐归于平静的微博。回想2009年微博横空出世时,迅速成为最热门的社交工具,粉丝不上万、上十万你都不好意思与别人“互粉”。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表面的热闹只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微博出现后,大多社会热门事件都来源于微博,大量公知、草根聚集的微博一时间风头无二,有关注就有商业,无数营销账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充斥微博。因为关注度高且不花钱,商家当然喜欢微博这片乐土。包括相关从业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僵尸粉”现象在微博上非常严重。2012年香港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57%的新浪微博用户在随机抽样的时间轴中没有任何帖子,表明账户是非活跃账户或由营销公司创建的所谓僵尸账户。新浪的数据显示自己超过3亿的用户中只有十分之一是真正的活跃用户。
在卖粉丝与营销号利用微博这个免费平台赚的盆满钵满时,微博本身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盈利点。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合作后,充斥页面的广告链接反而丧失了许多用户黏性。今年新浪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来自微博的广告收入有3000万美元,此外,微博还为其非广告业务营收贡献了770万美元,主要是来自网络游戏的分享营收和微博会员收费。被认为新浪最具价值的未来业务,微博本季度营收3770万美元,约占新浪本季总收入的24%。这样的收入听起来并不算少,但是与热度本身来说,这样的收入似乎差得很远。
微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诞生以来,其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其庞大的用户增长量,点对点的私密性传输,朋友圈更具黏性的熟人关系网,让更多微博用户转移到微信上来。2012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首次开放认证,并给予认证用户更多的手段向粉丝们推送信息。这使得媒体、品牌商及名人蜂拥而至进行账户认证。
在扫一扫功能推出后,微信演变为巨型流量入口,商业空间的想象力突然增大。能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微信入口资源,将意味着腾讯将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开放。作为微信流量下游的合作伙伴,向腾讯支付费用是微信收入的一大来源。但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习惯培养得起来,扫一扫就是现金入口;用户习惯培养不起来,就像 4.5 版本的语音群聊一样,无疾而终。
被营销账号把据,微博沦为管道的血淋淋教训摆在面前,微信不希望重蹈覆辙。但微信公众平台根本上还是为其商业化服务的,微信支付、微信游戏的上线,以及腾讯利用微信进行的O2O领域全面布局,都开启了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能否盈利,如何盈利,相信马化腾同学也在苦苦思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