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太极禅苑、搞生态保护、建智能骨干网……5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马云的退休日志写满闲情和远志。对多数人而言,类似精彩难以复制,但退休的日子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
书画相伴 写出精气神
6月28日上午,省城西沟人家酒店4层,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府三晋情”家庭书画展正在举行。作为创办人和作者之一,80岁的文玉芝老人现场挥毫,写下“精气神”3个大字。
“有了精气神,给个金娃娃我都不要。”放下毛笔,老人唠起家常。文玉芝是四川人,1956年随丈夫来到太原,成为山西纺织印染厂一名纺纱女工。1982年,为让二儿子顶班,年仅47岁的她提前退休。退休后,她摆过地摊,开过饭店,店面从二三十平方米一直拓展到100多平方米。
2001年饭店拆迁,年近七旬的文玉芝彻底退休,进入老年大学。跳舞、作诗、拉二胡、弹电子琴、打太极拳……几经尝试,她迷上了书法和绘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了无数稿,5000多字的《金刚经》裱出来有20多米长,精心创作的花鸟写意更是栩栩如生。凭借幼时的私塾功底和每日的勤学苦练,她的书画作品经常在老年大学圈内参展并获奖。
“悠闲拼搏,知足常乐”,房间的墙壁上,文玉芝亲自书写并贴上这样的座右铭。除了写字、画画,她还喜欢种花、养鸟、玩手机、学电脑。“虽然电脑最终没学会,但老妈知道什么是微信、微博,还埋怨我为什么不发微博宣传中国老年人的生活。”王晋荭在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工作,是文玉芝的二女儿,对母亲的自信、豁达深有感触,“老妈自己做饭、洗衣,从不麻烦儿女,出门裱作品、看展览常骑自行车,还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
寄情山水 换种新活法
58岁的王建国去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退休。从学徒工到出纳、会计,再到总会计师、副厂长,他工作了整整40年。
“退休前就做过规划,趁着身体还行,心态又不老,想多出去走走、看看。”退休后,王建国谢绝了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高薪聘请,尽情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一年多时间,他和爱人出游了四五趟,近至芦芽山、五台山,远到黄山、九寨沟、海南、深圳、香港和澳门。前一段时间,老两口自驾车跑到上海,并转战江西、浙江,游览了三清山、普陀山、杭州西湖等诸多名胜。“出去饱览大好河山,既锻炼身体,又能开阔视野,积累素材。等老得走不动了,还可以写点东西。”王建国说,明年他想自驾车去趟西藏,也准备到国外看看。
除了旅游,王建国还爱读书看报、欣赏电影,《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北京遇上西雅图》,甚至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他都看过,还点评得头头是道,“这些片子都拍得严谨、唯美,不像时下一些电视剧,那么浮躁、不讲究。”
含饴弄孙 累并快乐着
65岁的张茂春家住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旭然园小区。1999年他和老伴先后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802厂退休后,便承担起照顾3个孙辈的重任。
“3个孩子几乎都从月窠开始带起,不仅白天管吃、管喝,晚上还得把尿、陪睡,一直忙活到现在。”张茂春说,大外孙今年初中刚毕业,孙子6岁,小外孙才1岁8个月。小外孙出生后,老两口的日程更是排得满满当当。早上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返回家中照看小外孙,中午和女儿轮流去学校附近的出租屋照顾大外孙,下午接回孙子,晚上带着小外孙一起睡,半夜免不了起来冲奶、喂奶。孩子有个感冒发烧,老两口还得领着去医院。“我的医保卡基本是孙子、外孙花完了。”张茂春说。
“带孩子确实挺辛苦,不过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也很有成就感。”张茂春说,老伴有心脏病,自己也经常腰疼,还因脑梗住过几次院。可是儿女们工作都忙,不帮忙照看,他们没法上班。退休前,张茂春爱好运动和摄影,现在根本无暇顾及。“孙子下半年上了小学,需要一天4趟接送。要是把小外孙也带大,还得10年时间。”张茂春筹划着。
焦虑抑郁 没事闲出病
“骤然离岗,多数人能乐观面对,但也有一些人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产生不良情绪体验,甚至出现心理或健康危机。”杨红教授是山西大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接诊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
今年年初,60岁的陆涛 (化名)从省城一家金融单位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只负责部分具体业务。习惯了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突然放松下来,他经常背疼、失眠,觉得现有工作缺乏挑战性,周围的人也不似从前那样尊重他,整天胡思乱想,情绪低落,爱发火。经过两个月心理调适和药物治疗,他慢慢接受了现实,开始主动组织离退休人员唱歌、打羽毛球,经常接送、照看小孙子,和家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以前他爱面子,不屑于做这些事情,现在心态放平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杨红说。
张菊芳(化名)是省城一家国有企业职工,老伴早年去世,育有4个儿女。55岁退休后,她总感空虚无聊,有劲儿没处使。她想去儿子家做饭、带孙子,儿媳婉言谢绝,搬到女儿家,又因管事太多,屡起争执。无奈之下,她回家独居,终日落落寡欢,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活着没用。
“老人离开工作岗位,会有很大的价值失落感,他们转而在儿辈、孙辈身上体现价值。从心理学角度讲,长辈希望付出,子女首先应当接受,然后再给予回报。”在杨红的指导下,张菊芳和儿女都有了改变。儿女们领着孩子轮流看望,定期团聚,张菊芳则为他们织补衣物,准备半成品饭菜,照看孙辈,还开始养花、种菜,写文章、练字,参加老年剑队,帮助团队成员,仿佛又回到年轻时风风火火的状态。
及早规划 尽享第二春
我国人均寿命76岁,退休后的时间占到近1/3,被形象地称为“人生第二个春天”。今年6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海康人寿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居民的退休准备状况堪忧,只有30%的人对退休后生活进行了规划,在行动上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退休这段时期实质上伴随着人体的衰老过程,只有提前准备,及早规划,才能真正投入新的生活。”杨红介绍,人到老年,视觉、听觉等感知觉功能和记忆会发生退行性变化,智力有所下降,情绪稳定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容易急躁、焦虑、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安全感,有固执、保守倾向。
“至少应提前5年了解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并尽量坦然接受,主动调适。”杨红建议,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性格、特长,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与人交往沟通,多参加团队活动和公益事业,适时进行职业生涯策划,设立新的生活目标。
“退休生活完全可以过得精彩而有意义,除了需要老年人自己去安排、去发现,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设计好未来生活并全情投入。此外,提升自信心是每个人一生都应该做的功课。有了更多自信和心理能量,就会更有安全感、更放松、更乐于交往和尝试新的生活。”杨红说。
本报记者 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