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大的投资退出方式上讲最好是IPO,然后是并购,绝大多数VC应该通过并购退出,然后其实我认为分红也是种很重要的变现模式。
风投行业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弱市之下,价值投资独显优势
《中国投资》:比起前些年,近来风投行业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无论是募资还是投资,竞争似乎都在加剧,您怎么看行业状况?
熊钢:风投不是实体行业,竞争有自身特点,竞争激烈从几个角度来讲有特点。募资、投资到投资团队的竞争态势情况有自身特点,有时候甚至有矛盾的情况。比如,募资和项目投资有时候就是矛盾的,市场热则募资容易,但项目投资竞争大,投资团队也比较不稳定。市场冷则募资困难,但企业对自身的估值回归,对自身估值的期待比较合理,回到创投机构比较强势的状态,项目比较好投,团队稳定性也相对高。
目前行业从过热的状态进入了相对过冷的状态,募资、投资均比较冷,这种回归的摇摆幅度比较大,行业现状是偏于不理性的冷。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的,但波动幅度和性质不应该有重大变化,而目前看,实际上波动过大,市场过冷,对过去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机构影响很大,财务投资受IPO停滞影响很大,募投管退都比较困难。目前行业处于洗牌阶段,有些机构成了僵尸机构甚至难以生存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刚开始PE兴起繁荣的时候,财富示范效应明显,创投机构的盈利比较丰厚,动则极高的回报,各路资金不论适不适合都往里进,钱多得一塌糊涂,投资项目的价格水涨船高,投资过热。投资人期待值太高,突然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一些资深投资家都这样,投资应该是持续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不应该热的时候投,冷的时候就不投,走极端,个人认为行业摆动到一定时候应该回归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来。
《中国投资》: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偏弱,会影响到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经营,这也影响到风投的项目投资,您怎么看?
熊钢:前几天与另一个媒体也讨论到这个问题,冷的时候,确实整体经济走势不乐观,好的企业也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冷的时候价格比较低,比较理性,如果价格下降超过价值下降是可以投的,可以进场的,但是如果价格比起价值还是过高依然不是投资好机会,关键还是企业投资对象的问题。整体来讲,现在是比较好找价格、价值合理的投资目标的。
均衡与差异:核心战略
《中国投资》:在这样的市场走势下,澳银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熊钢:其实个人感觉风投应该不太受制于市场走势,为什么呢,因为风投企业往往投中期、早期项目,我们的策略应该是一贯的,不管市场冷和热。这个一贯主要体现为两个核心,一个是均衡,一个是差异,在热的时候和冷的时候都应该坚守这种原则。
均衡是投资的本质,具体看来有这几个方面的要求,1)资本结构的均衡;创投机构所管理的资本结构均衡;2)投资结构均衡;3)投资的干预要均衡;4)投资团队均衡,从这几个方面达到我们自己的均衡原则。
资本结构,作为风险资本应该有自身特色,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资本,达到什么标准成为核心资本,我们澳银的要求是,首先核心资本要是个可持续的资本,在任何时候不管市场情况,资本本身的稳定性比较好,我们澳银管理的主要是大型家族的风险资本,这种资本每年都会按照比例拨入家族的信托基金里,基金每年都会拨入一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每年都会有拨入,风险投资是作为一个重要家族资本增加手段,这就是持续性。其次,对风险认识比较高,比较深刻,这两点是核心资本的最重要要素,70%的资本应该具备这两个要素,这才适合做风险投资。当然我们也会引进更为保守的资本如国家资本、地方政府资本等以保本为高要求的稳定元素、保守元素,这对整个基金的风险控制要求会提高,算是资本中的微量元素。当然也会掺杂高净值人群出资人的资本,算是激进资本,这种资本要求见效快,这种资本为活性资本,引入冲击力。但这些都是微量元素,不能太多。以核心资本为基础适当引入保守资本和激进资本的微量元素。
投资结构的均衡,我们熟悉的投资领域是重点,投资有重心有核心,60%-70%投入到我们熟悉的领域,澳银比较熟悉的行业有先进制造、环保材料和广义TMT,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案例和过往经验使我们的投资比较有基础,当然一些前沿领域,像生命科学、创意传媒我们一直在关注。投资配置也要均衡,投资时段和投资时点的均衡非常讲究,从投入期到退出期的安排,满足即期收益和中长期收益,这是基金出资人非常关注的。
投资管理和投资干预要均衡,风险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及财务型投资很大区别在于投资干预,二级市场目前主要的干预力体现在用脚投票 ,如果选择错了,就斩仓,做风投不一样,可以通过干预的手段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价值,对投资干预的要求很高。这是很多风投机构不愿提,很多企业不愿听,但其实干预有正向干预和反向干预两种,大部分人认为干预就是反向干预,但是我们认为引导和支持上也算是一种干预了。企业家和投资家的关系,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果企业家是船长是组织者,投资家应该是领航员,投资家需有走南闯北的经验,要清楚风险在什么地方,未来目标如何走,如何达到。大部分人把这种干预叫投资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必须具有一种特别的投资服务能力,投资机构应该给的是战略领航,那些并购、财务甚至IT等其他专业机构能提供的服务都不是最重要的,投资机构应该能有见识、能力、说服力来提供战略领航服务,这种正向干预更重要。当然我们的干预是均衡的,不只是引导,也会有制衡手段。比如我们的弹性资本服务和绩效控制会配合进行,简单的例子是金融服务中的借钱,我们对应收账款和账期会有严格要求,会设定清晰目标,如需要5000万,我们实际借3000万,另外2000万要求企业通过压缩支付和快速回笼资金等手段自行解决,往往企业对这种手段心服口服,通过强制性干预使资金效率增强,即引导、支持并干预。
均衡是战略,差异是战术选择,具体操作都要讲究差异,特别是投资退出的差异性上,如果大家都要退,则难以退出来,大家都跑到救生艇上,救生艇也会沉,有时候大家都要退,我们要坚持,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坚持,这种坚持往往会带来一些价值,大家都退,我们坚持,企业家对我们的认识和态度也不一样,我们也会比较好地实施自己的干预,大家都要退我们的第一直觉反而可能是坚守。同时投资选择之前也会要求,如果大家都追,价格高,我们不会投。
募资到投资:超越市场
《中国投资》:从募资来看,现在也有不少风投出现困难,澳银是怎么做募资的?
熊钢:募资困难往往是资本结构导致的,目前有些机构将风投当作金融产品来做,这种做法和典型的风投是不一样的,财务型投资可以是配售型的投资,当成产品的形式发售,一定级别的资本就能进入,但这种资本是不太适合作风投资本的。
募资上澳银讲求资本均衡,做风投要建立起核心资本是必须的过程,但是建立核心资本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出资人要认同你并持续跟随你。澳银我们的核心资本是非常充足的,我们不担心募资问题,只要项目到位,核心资本随时投。同时,投资方式和募资结构也有关系,核心资本本身有持续投资概念和风险承担能力,与我们是开放的形式合作,有信托合约,并不是将钱注入资金池,通过信托约定保障核心资本充裕,募资对我们来说不成问题。
国内PE的典型募资方式,以财务性投资为主,不适合进入风投。财务投资阶段比较落后,投资时间比较短,IPO一旦出问题,PE资金出资人的普遍心态是不愿意再出资了,退出无门就不投了,如果不调整创投机构的资本结构,募资恐怕是长期的预冷,不调整资本结构,创投机构是比较困难的。PE募资目前不看好,除非包装出别的模式,比如并购基金等。
《中国投资》:从项目选择来看,澳银所选择的有些行业如环保行业、先进制造业等,同样受到其他风投企业的追捧,有一哄而上的现象。
熊钢:从行业角度是,但是操作都是具体的,差异实际上都体现在细节当中。行业也有细分,在细分行业和具体项目我们有具体的判断,比如环保行业很大,不是所有东西我们都能做得好,但是我们有自己特定的投资标准,以减少一哄而上导致价格过高的压力。在具体项目投资上不一定会受政府政策引导,但是肯定不能违背整体趋势,具体项目选择上有特定的策略,关注一些与我们团队能力匹配的特定领域。
《中国投资》:遵循这样的思路,澳银做了哪些成功的投资案例?
熊钢:成功的案例,看哪方面成功,有成功的退出,有成功的投资,也有投资了以后,投资安全域度不断提升安全性好,或者也有项目出了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能较好退出都是有的,我认为这些都算成功的案例,我们也都有。
安全域度提高的,我们看好的一个色谱制备项目,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投的时候这个项目的应用领域窄,每年不到400万的净利润,3年成长非常快,将近3000万的利润,今年做股改,所有中介机构对这个项目的质地有很高信心,这种安全边际不断推高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好项目。项目投资是一种投资逻辑过程,目前生物制药整个行业都在变迁,对高端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提纯的效率和提纯的质量要求很高,这就是一种契机,这家企业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有这个技术,研发阶段我们一直看好,一直跟随。就是通过色谱方式将化学物的各种组分分开,应用在药品提纯方面,直接把药品的杂质分开,也可以引入工业。目前提纯可以应用于保健品(比如鱼油)用色谱提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原材料损耗。
在国际上比较领先,已应用于青岛的部分生产厂家,效果非常好。这样的项目应用特别广,应用和业绩不断提升,放在任何市场都是不断增长,这是投资选择上成功的案例。
投资退出方面,有个例子,我们退的时候其他投资方并没打算退,但是经营情况和我们要求的有较大差别,我们就退了,是另一家美国基金接手,目前我们认为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投资两年,3.5倍实现并购退出,我们认为这个收益是可以接受的。
《中国投资》:风投的退出通道除了IPO,还有其他新的通道,那么澳银是怎么选择的?
熊钢:从大的投资退出方式上讲最好是IPO,然后是并购,绝大多数VC应该通过并购退出,然后其实我认为分红也是种很重要的变现模式。目前IPO停了,三版市场没什么经验,病急乱投医是很有问题的。
风投很少会有从企业创立开始守到上市,大部分风投中间就走了,通过并购退出,风投的主要退出方式应该是并购,并购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主要的退出方式,并购有很多细分方式,金融资本并购(给其他投资者接)、产业资本并购、企业家之间的并购,三种来看,金融资本并购收益最高,第二高的价格是产业资本,最低往往是企业间的并购,并购渠道选择是多源的。
分红方面,通过一定时间的分红首先取得本金的安全,有些投资通过分红就能保证本金安全。如果不想走持续跟随就是收益,有些企业现金流好但不能上市,有很稳定的现金流也是一种投资收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