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教育如何用好新媒體
當下,網絡和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調查表明,重慶市76%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網絡,每天上網超過1小時的佔98%;有72%的大學生經常使用QQ聊天,經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別佔28%和26%。51%的大學生經常對感興趣的話題跟帖發言。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組成部分,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善於利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在全媒體環境下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技法創新,不僅是適應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面臨新形勢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力素質和高校思政工作“提檔升級”的需要。
我們現在常用的新媒體,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QQ、手機報和微訊,利用它們創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
博客博客的基本特征是操作簡單,管理便捷,形式新穎,溝通方便。利用博客的思政教育創新包括:構筑基於博客的網絡虛擬教室。虛擬教室可以由學習課堂、學科論壇、資源中心、聊天室等幾個模塊構成。教師通過在博客中構筑虛擬教室,供學生隨時進入自主學習;構建基於博客的學生研究性學習協作平台。可以由學科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若干研究專題發布在博客上,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組成研究小組,教師適時在博客中提供相關信息和背景材料,並根據學生發布的研究進展、疑難問題、解決辦法等來了解學習狀況和研究動態,同時通過博客留言、點評、提問等方式,將討論和研究引向深入;構建基於博客的博客群組。博客群組主要由教師博客群、學生博客群和混合博客群構成。由教師個人博客組成的博客群主要作為教學和科研活動交流協作平台,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博客群是學生之間學習交流的平台,混合博客群由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博客共同組成。通過博客群組加強師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既可以是知識和方法上的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文化上的共享。
微博利用微博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有利於師生以及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易於接受,也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從事思政工作的教師,應主動通過微博與學生建立起“雙向關注”的溝通模式,在“雙向關注”的基礎上,通過“評論”功能深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針對思政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每個教師的個人微博發揮的作用有限,因此要著力建立高素質的課程微博團隊,擴大課程微博的影響力。課程網站在傳播區域、信息容量、開放性等方面具有優勢,應注重課程網站和課程微博相互配合並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整體提升課程影響力。
微信、QQ等即時交流工具微信、QQ等即時交流工具適宜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全方位交流及互動支持,圈內人際關系穩定,信息溝通及時便捷。但利用微信、QQ互動交流不同於課程教學,其內容、形式和方法應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必須注意處理好生活化與導向性的關系。利用微信、QQ輔助課堂教學,根本目的是為了借助QQ空間在信息傳播、互動交流與情感溝通等方面的優越性能,創新教學手段,以期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應當完成的教學任務和應該達到的教學目的。理論講授仍然是高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和現實操作方式,在應用實踐中應處理好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間的關系,處理好微信、QQ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位置。
大學生手機報 大學生手機報具有超常的時效性、發行的便捷性、完美的互動性、多維的閱讀性和內容的嚴肅性。校園手機報除了單純的信息傳遞,還應承擔校園文化傳播的任務。教師和學校還應通過設置熱點話題,以青年學生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引導青年學生互動討論,充分發揮青年學生自我引導的作用。
微訊平台微訊平台主要依托官方論壇,整合熱點資訊並及時發布。微訊平台不僅是跨平台即時通訊軟件,而且是移動個人信息庫。微訊平台以“微閱讀”的形式向受眾傳遞更為豐富詳實的校內外資訊,信息接收由被動轉為主動,可以依托手機報,通過開通特色“微”賬號,引導一批熱點“微”話題,營造一批“微”活動,彌補校園手機報互動性不足的缺點,增強用戶使用黏度。(作者系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