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如何应战产业调整期

【赛迪网讯】智能终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围绕智能终端产品的竞争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当前,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正处于调整期,对亟待实现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与转型升级双重目标的我国而言,既带来了赶超机遇,也蕴藏着巨大挑战,必须以长远眼光统筹引导,科学应对。 

一、如何理解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已进入调整期 

之所以提出全球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已进入调整期,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判断。 

一是产品创新步伐逐步减缓。目前尚在持续的这一轮智能终端发展浪潮,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核心产品,以苹果所引领的颠覆性创新为主要标志。苹果推出的iPhone、iPad等创新型产品和逐步打造形成的“硬件+软件+服务+内容”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激发了用户对智能终端产品的消费热情,引发了谷歌、三星等企业的效仿,推动智能终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自2012年起,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创新步伐大为减缓,芯片核数、内存容量和系统界面上的常规性创新成为企业间比拼的重点,难以继续支撑产业的爆发性增长。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势头放缓。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集中度极高,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就是整个产业的“晴雨表”。作为该领域的王者,苹果与三星的市值曾先后达到过6235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巅峰。但时至今日,又降至3435亿美元和1800亿美元。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也不尽乐观。从2013年第二季度情况看,苹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2%,iPhone与iPad的销量分别环比下滑16%和14%。三星今年发布的旗舰产品Galaxy S4在7月份的订单也由早前的1000万台降至700万-800万台。业绩下滑在HTC、诺基亚、黑莓等企业的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以HTC为例,其2013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83%。 

正因为表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指标——产品创新步伐和龙头企业发展——都步入了趋缓阶段,故可以判断,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已进入调整期。 

二、如何认识调整期为我国产业带来的近期机遇与远期挑战 

之所以将当前定义为“调整期”而非“转折期”,是因为该阶段中的“趋缓”并不意味着智能终端产业整体或龙头企业发展的由盛转衰,而是产业发展由爆发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自我调整,是多轮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必要“休整”,其背后正孕育着影响更大的创新与变革。对此,必须有全面认识。 

从近期看,调整期的出现能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实现赶超发展提供机遇。常规性创新成为产品创新主流,使性能、成本、价格等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成为关系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我国拥有雄厚的电子制造基础、完备的产业配套、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全球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有条件、有实力通过加强常规性创新,提供更高质量、更优性能、更贴近用户特色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我国的智能终端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扩充生产规模,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领域缩小与国外企业间的距离。 

从远期看,调整期背后蕴含的产业变革有可能拉大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虽然当前市场化的智能终端产品创新放缓,但智能终端产业的创新步伐并未减速。最近两年,苹果、三星、谷歌等企业围绕智能终端申请了大量新专利,从组件、接口、软件,到外观、用户界面、功能创意,涉及面极为宽广,表明龙头企业的创新并未减弱,并在向新兴领域广泛延伸。由此形成的“厚积”一旦“勃发”,其冲击力和影响力将更胜以往。同时,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终端产品形态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多家企业均推出或宣布将推出新型的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机顶盒和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众多类型的可穿戴设备,显著扩大了智能终端产品的范围,将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为产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尚且不多,在新型智能终端领域的布局仍然缓慢,因此一旦新的颠覆性创新出现,我国就又可能输在起跑线上,坐看国外龙头企业扬尘远去。 

三、如何引导我国智能终端产业进行积极调整 

加速实现转型升级,是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事关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艰巨任务。为把握住近期机遇,并应对好远期挑战,就必须坚持“补短板、占份额”与“重创新、抢高端”并重的发展思路,引导产业实现主动调整和科学调整。 

一要做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总体路线图。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特别是产品形态创新、功能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判工作,对产业未来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时修订。依照路线图,确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加快部署,集中资源进行发展。 

二要引导既有智能终端产品的高端化和适度规模化。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研发功能强、质量好、服务优的高端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鼓励制造企业与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全向度协同发展。运用促进信息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国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普及。引导企业推进多渠道的终端营销策略,转换企业依赖“运营商集采式”销售的固定思维模式,运用网络、实体店等多种渠道促进产品销售。同时,加强对产品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生产销售库存数量等的监测,支持企业加快优胜劣汰步伐,果断淘汰落后产能,避免产业发展陷入“低端化”泥潭。

  • 作者:赛迪网-CMIC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