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灯
10月17日,住建部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情况,指出城市扩大开发要避让传统村落,不能随意拆毁,并明确表示要将传统村落纳入法律法规层面予以保护。涉及具体问题,在回答“成龙将徽派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这一问题
时,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从政府角度来讲,是一定要把古建筑、古村落、文物留在村里进行保护。
这样的回答,想必可以让4月以来,严肃认真地质疑并力图阻止成龙此举的人松了一口气。而情绪化地对待成龙、斥之为“不爱国”的人,则可能得出成龙吃了一瘪的结论而感到快意。在我看来,说成龙不爱国还真有点冤枉,成龙顶多是在这方面功夫不到家而已。不过,关注这一具体问题,我以为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成龙有依法处置自己的财产和收藏的权利。尤其是香港和其他一些地方都满足不了成龙安置和维护古建筑藏品的条件时,捐赠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奈之举,这一点成龙曾多次在解释和自辩中予以强调。
但另一方面,住建部官员的看法也不无道理,古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古建筑,是与所在地点人文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一旦迁移,就是一种撕裂和斩断,顿时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避免地会伤了元气。最后会导致一个双输的结局:所在地痛失历史遗产,古董本身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可见古建筑原地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性,而传统村落则是古建筑价值体现和生命延续的不二之选。
传统村落得到完善的保护,无疑是古建筑能够完整留存的先决条件甚至万全之策。古建筑所在地保护无疑也是最优的选项。而并不鲜见的迁移保护,如果不是动机不良,往往是囿于客观条件恶化和不具备的无奈之举。不妨设想,如果成龙所藏古建筑,在所在地失却了有效保护的条件,他还听之任之,让肉烂在锅里,显然并不明智,恐怕也无助于彰显他尚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爱国情操……可见他的捐赠之举也有值得理解和同情之处。而他的捐赠举动引起的争议,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严峻现实,或许比判断成龙此举对错更有价值,也更值得重视。
住建部透露,目前传统村落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的0.5%。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调查则显示,应该保护的传统村落,已经从2005年的5000多个减少到3000以下,堪称日益稀少,所剩无几。另有报道披露,徽派古建筑毁损严重,民间比政府保护得更好。由于早年管理无序,大量建筑散落民间。在成龙捐赠之前,安徽休宁县有代表性的安徽民居“荫余堂”,早就已经拆迁大洋彼岸的美国重建。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传统村落保护得较好的山西,已经纳入保护的传统村落,村中的许多房屋因乏人居住而倾颓,这是大量农村劳力外流所致——传统村落保护陷入城市化困境之中,维护的力度未能遏制颓败和消失速度。
这样的现实情况还揭示了一个真相,传统村落的保护,最终还得归结到以人为本上来,没有人气的村落或建筑,必将沦为废墟。所幸的是,传统村落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提上了责任部门的议事日程,且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在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遗存的继承和保护方面,涉及人居环境,特别是传统农耕社会以村庄为物质形态的人类聚居点,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古村落,再到现在官方称谓的传统村落,伴随着名称的变迁,保护对象概念的内涵外延也在深化和拓宽,范围也有所扩大,良性导向得以呈现,无疑会让投身其中参与拯救以及为之担忧的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