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1日讯 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约1700万,在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到2020年预计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汪黎明提醒,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心血管疾病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为一旦遭遇这类病,自身很难独立生活,家庭也会因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近年来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年龄,5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但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缺乏重要的营养,如多酚抗氧化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水平)及不正常的脂蛋白状况;吸烟;较高的血液黏滞度;高血压;噪音;肥胖症,尤其是腹部肥胖或男性肥胖;除了与糖尿病有所关联外,肥胖症独立地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即引起炎症及凝血的情况;遗传因素或患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缺乏运动;忧郁症等方面。
“哪些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办公室白领,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等疾病。2.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这类人群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3.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4.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人。
近日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变化快,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如何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尤为关键:
1. 适量的运动: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身体的局部锻炼(如哑铃、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2.合理的饮食:吃得好不好,关键看均衡。对于预防心脑疾病来说,合理膳食很重要。
其一,要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此外,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其二,要多吃海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其三,要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
其四,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其五,应减少盐的摄入量。食盐过量会造成高血压,尤其在北方地区,食盐过量已经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
汪黎明介绍,只有当我们做到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准则,远离心血管疾病时,才可能人人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享受愉悦的生活。
章琛 戚在兵
原标题:
本文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