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来看,未来5-10年中国地板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整合与企业管理规范两个方面。这直接考验着企业家的产业思维和营商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小聪明是要被淘汰的,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和产品服务严重同质化的现实容不下这么多企业存在,消费者也不会接受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品牌。同时,这三年之内,各种各样的联盟营销会加剧中小地板企业和没有创新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
任何时代环境,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你能自己否适应和改变自己。九正建材网在此告诉各位企业家,有一种生存哲学——适应大环境,选择中环境,改变小环境。当前中国地板企业面临的大环境是中国社会和经济进入转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变迁、科技创新、心灵觉醒、矛盾共生、心智重构、温良力量”。如何选择中环境呢?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一个适应自己的市场定位,大小通吃的思维很危险。改变小环境就是改变自己至关重要,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换一个说法,善于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不踩环保安全和诚信底线
客观地来说,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网络通讯和移动互联的日渐发达,好事仍然不容易出门,但是坏事却可以不加商量的传千里。地板行业的环保安全集中在甲醛释放。去年的“某品牌地板事件”虽然经查产品均达到国家标准,但是达到国家标准就安全了吗?达到国家标准就能为企业解脱困局吗?显然不是。
国家标准GB18580-2001规定我国对人造板的甲醛限量释放值分为两级,即E1级与E2级,E2级≤5.0㎎/L,E1级为≤1.5㎎/L。这个标准虽然规定了单位人造板释放的浓度,但没有规定室内的总量控制,当人造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甲醛释放量累计起来就会超标。
企业产品达到国家标准,法律上没有责任,道德上依然有责,还是踩着了底线。这件事情不能单独问责安信地板,主要应该问责国家标准制定和审核机构。可是舆论风头就冲板来了,喊冤也没有用。其他同行企业难道没有责任吗?
诚信更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但是就是有部分企业依然美滋滋的为自己小聪明乐呵。牛师傅地板,花色创新上其实有一定特色,老板吴文魁在治木方面也一个勤恳之人,唯独在诚信方面让行业敬而远之。他的产品画册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国外地板企业的电子版原刊,然后大量印刷,不加修饰直接贴上他自己的联系方式;工厂连基本的加工装备都不齐全,地板需要冷压他就吊起用一块大石头往上一放,然后他美其名曰“手工制造”,恶意拖欠合作款项更是臭名昭著,可是他的产品设定利润平均达到200-300%。试想,这种行事风格如何能让产品性能稳定,如何能让客户放心消费?
抓住视觉和铺装创新热线
地面材料是一个视觉性产品,其创新方向集中在视觉和铺装方式上。目前行业产品创新水平整体性还处在初级阶段,将来对于产品终极评价会聚焦于人文标准,而不是国家和国际标准。人文标准就是把安全环保视作底线,强调材料、工艺符合自然为本,功能体现以人为本,同时产品使用过程能为消费者带来常态愉悦。
但是如何创新,目前行业显然没有找到方向。虽然行业出现了产品创新领军企业版图地板融汇版图、美学地板书香门地以及个性明显的安然踏步,但是行业整体性的产品创新水准还停留在“拍脑袋认为某种花色有市场”或者“拍脑袋用某种(系列)花色演绎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时尚高端概念”,想当然、道听途说、跟踪抄袭、没有调查成为中国地板行业产品创新的疑难杂症。
不管是视觉创新还是铺装方式创新,都要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和方法,而不是追求感官刺激或者自我为中心的表达。不了解消费者需求成为产品创新的死穴,这也是传统制造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共同课题。
笔者在此还是要继续呼吁企业要去了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不等于产品造型、功能和颜色的改变,而是基于对用户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善良规划,通过协同创新资源最终形成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涵盖产品的生命全过程,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理念,而产品造型、功能、颜色等外表元素只是其实现解决方案的一个工具或者载体。具体实施包含几个主要环节:通过设计调查发现需求(消费者的不适、困难、痛苦、诉求等)——设计产品模型并论证——协同工程技术(技术可行性)——产品制造——产品推广——用户反馈及完善——产品消亡的处理。
注入企业文化灵魂为上线
这几年,中国企业界又掀起一轮新的企业文化热潮,这一轮的企业文化热与上一轮不同。如果说上一轮是为了宣传和标榜,那么这一轮企业搞文化的要求就更深一层,这可能与整个中国的经济大势的转型密切相关,企业更追求良好的商业生态和内部机制的营造,以及从更多的追求的GDP转型带追求员工快乐生活工作的和谐共生。这背后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转型:从简单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打造适应外部变化的内部机制。
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必须真正的纳入战略范畴。以人为本最基础也是最重要就是把员工的“五险一金”上好。有些企业战略宏图远大,但员工缺没有上保险。越来越多的老板开始意识到,这些东西如果不做,迟早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企业文化必须从人本角度出发,跟员工关爱相结合,从社会道德和正义的角度出发,而不能按过去做生意的方式去做,否则企业没有前途。只有危机时候,大家才会感触到心灵上有所需要。而且,在科技发达的同时,文化显得越发重要。
以上三条线其实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且是自己相对能做到的。有意不为,企业则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