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间,柜台金融衍生品占据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导地位,且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金融衍生品中,柜台衍生品占比从2005年的93%上升到2009年的97%。至2009年,场外产品的名义总值为604万亿美元,是场内产品(不到20万亿美元)的30倍。
柜台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包括两类,一类是中介机构,另一类是最终用户。其中,中介机构具体包括投资银行和零售银行,它们在柜台衍生品交易的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风险中介机构和分配中介机构。最终用户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自营/套期保值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具体是指零售投资人和高净值个人,机构投资者包括传统基金、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自营/套期保值投资者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企业、公司等实体企业。最终用户从事柜台衍生品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风险管理、套期保值、配置资产、套利投机、提高资本收益并降低成本等具体的投资目标。
机构投资者如何应用
柜台衍生品
对于机构投资者,柜台衍生品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类:
一是风险对冲功能。柜台衍生品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对冲工具,降低风险管理难度。此外,柜台衍生品还可以弥补标准化场内衍生品风险管理功能,提高衍生品市场整体的风险管理效率。例如通过场外期权对冲保险公司的存量持股风险,只对冲沪深300指数一定幅度范围内的下跌风险,但保留未来股价上涨收益,为机构客户提供更灵活的选择。
二是资产配置功能。通过柜台衍生品交易,实现机构客户多资产、跨市场的资产配置目标,提高机构客户介入特定市场的效率。应用专业风险管理技术改善资产配置管理效果,提高资产配置的风险收益比率。例如通过互换满足机构客户跨境投资需求。
三是增强收益与流动性功能。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柜台衍生品交易,实现客户盘活存量现货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提高存量资产的持有收益的需求。例如通过期权盘活持股头寸,增强持股收益。
四是财富管理与产品创新功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柜台衍生品交易极大丰富财富管理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丰富的财富管理产品选择。例如,通过场外衍生品交易,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构造多样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如结构化理财产品、资本市场联接保单等。
国内市场发展建议
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机构投资者是柜台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从国内柜台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来看,机构投资者参与较少。为了推动柜台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便利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是市场建设的重要方面。根据目前的一些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协调促进银行间市场与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之间在主协议适用范围方面的统一,降低跨市场参与障碍。
第二,加强监管层面的跨部门协调沟通工作,推进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柜台衍生品交易,协调统一相关业务操作细则、业务管理办法等。明确基金产品、券商资管计划可以参与证券市场柜台衍生品交易。明确协会推动行业内部的交易主体分类制度,区分交易商和终端投资人,允许部分证券公司仅以终端投资人身份直接参与交易。
第三,加强和完善证券市场柜台衍生品监管,明确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等投资者通过场外衍生工具进行避险、投资等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完善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等相关监管规定。明确证券公司的业务规范和权责范围,针对各类产品的特点,从行业自律角度明确客户筛选、产品标准、交易管控、信息报备、风险管理和法律文本规范,降低证券公司的业务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保护证券行业的权益。
第四,鼓励条件成熟的证券公司积极开展跨境衍生品交易业务试点。
(作者为中信证券股权衍生品业务线执行总经理)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