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秋冬季,各大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专家分析主要与血压波动有关
●突然感到头痛,或出现呕吐及抽搐,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暂时性视物模糊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曹志恺、主任医师骆锦标
文/记者黎蘅 通讯员魏星
11月的羊城,秋风乍起,凉意阵阵。若问最近医院里哪个科室最火爆,估计非神经外科莫属。记者从市内不少大医院了解到,广州每年秋风一起,各类脑出血的病号就会明显增加,“我们连走廊的加床都躺满了病人,当中大部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粗略统计最少比平时增加了20%。”市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曹志恺告诉记者。专家分析指出,秋冬季是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出血的高发期,这主要与血压波动有关。“所以在此季节里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外,还要留意脑出血症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或一侧身体麻木、无力,突然间看不见东西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就医。”曹志恺提醒说。
脑出血 秋冬季节最易发生
今年51岁的老张年富力强,本来经过组织考察准备接任一大型国企总经理。然而几天前,老张因工作交接劳累休息不好,再加上和客户应酬的时候喝了点酒,回家后突然头痛,并且一侧眼睛看不见东西。家人将老张紧急送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排除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等病变,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而且头部CT显示患者脑内出血量已超过50毫升,血压高达200/100mmHg,呼吸急促。
情况紧急,医生立即为老张施行了“微创方体定向钻颅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术后第二天病人开始恢复知觉,两周后基本恢复了生活和工作能力。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脑出血发病的高峰,这个趋势非常明显,秋风一起,像老张这样的脑出血病人就会明显增加,增幅最少20%。”曹志恺介绍说,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中风”的一种,同时也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收治的脑出血病例中,大部分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此外,有部分脑出血是由于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其中血压波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专家分析说,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黏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如果再加上一些外界的诱因,如疲劳、情绪激动、喝酒等,很容易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专家还提醒,脑出血除了有季节的节律,还有昼夜节律。如在一天中,凌晨是脑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
治疗: 微创手术代替开颅
脑出血虽然凶险,但发生后如能及时救治,可以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
在治疗方面,以往发生了脑出血的患者,如果失去了保守治疗的机会,那就只能进行开颅手术。而记者从市一医院了解到,该院已在国内率先成立“脑出血微创救治中心”,该中心由医院脑系科牵头,联合急诊科、影像部、康复科及中心实验室共同组建,为脑出血患者建立了绿色救治通道。
与此同时,该院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方体定向软通道救治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新技术”,已成功救治超过500例脑出血患者。据介绍,这一方式主要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这种微创手术不用全麻、插管、开颅和输血,可在床边及CT监测下进行。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廉,所需费用往往是传统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的五分之一。
专家提醒,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压;调整和治疗已知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过量盐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尤其是夜间,可以在床头放一杯水,及时补充水分;注意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暴怒生气和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夜间或清晨起床的时候先不要急着下地,最好在床沿小坐几分钟;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凌晨不要早出门,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活动。
相关链接:不到五十也中风
专家提醒:年轻患者需定期进行卒中预警筛查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江澜)中风并非六七十岁老人的专利,四十多岁的壮汉也会中招。专家指出,年轻人突然出现一过性的眼前发黑、眩晕、肢体乏力等症状后,要警惕“小中风”的可能,定期进行卒中预警筛查。
年轻患者更容易错过“警报”
46岁的林先生最近几个月来经常头晕、失眠,他以为是连续加班导致劳累过度,打算再坚持一段时间,年底好好休假。不料,上月底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却出现口角歪斜、右侧肢体不能动弹。家人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他被诊断为中风。
“以往中风偏爱65岁以上老人,现在年轻化趋势却非常明显,40~60岁的患者越来越多。中风发作前往往有迹可循,而年轻患者更容易忽视病情进展,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陆正齐主任医师表示,广东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很高,占中风患者的七到八成。中秋过后,天气早晚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时期,更要警惕身体在中风发生前拉响的警报。
有过“小中风”,定期做监测
发生过“中风”,或者50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有过“小中风”,应定期进行卒中预警筛查。
卒中预警筛查的指标包括每三个月做一次抽血检查,尤其是提示中风风险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血管评估,如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或者颈部CTA、下肢动脉超声、TCD等,以便掌握血管是否发生狭窄等险情。此外还要根据医嘱,定期做脑部影像学评估,如头颅MRA或CTA等。
陆正齐指出,预防中风等血管病,中老年人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3 。“许多人以为只有小朋友才要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3 ,实际上,它对成年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他表示,一旦缺乏,可造成脑血管病变和神经退化,及时补充维生素D3有助于预防脑神经变性病和中风。
如何识别脑出血征兆?
①突然感到头痛、呕吐及抽搐,或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②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③暂时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一侧眼睑下垂或出现失明;④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等,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以致迅速进入昏迷。
如何处理?
该院骆锦标主任医师介绍,当上述症状出现时,患者及家属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保持头偏一侧平卧,避免呕吐物误吸造成气道梗阻而加重病情,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