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脑人物或领导集团的使命感和战略思维,往往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这个力量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由这个人的战略思维去启动、指挥、协调公司的行为,如董事长、总裁或某个铁腕人物等。这个力量也可能集中于一个领导团队,由这个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协调形成的战略思维去启动、指挥、协调公司的行为,如董事会、总裁办公会或某种铁腕式的决策群体。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外部环境的演进、内部关系的变化或公司目标的调整,总会通过公司内个体的或群体的战略思维表现出来。公司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公司首脑的更替或是领导集团的更替,但真正起作用的却是卓越的战略思维的更替。公司发展的战略思维主要有定位思维、路径思维、协调思维和持恒思维等方面,而其卓越性就在于超乎竞争对手战略思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
凡作战略项目,都会比较累。看到有些人能够对某个行业有着敏锐的思路,不由感慨还要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然而,机遇是给有准备的头脑的,试想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不看书、不思考,不研究行业,不了解企业,面对一个企业的战略问题,会出现创新的战略思维吗,我看除了天才,一般人是想不出来的。
战略思维是可以锻炼的。就像中学参考书中所说的那样,要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战略也需要抵近企业观察和思考:面临的行业出现什么新的趋势,这类趋势会持续多长时间?行业有整合的机会吗?那些关键方面的改进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成本结构如何构成?消费者关注点在什么地方。
创业领导人战略思维的成长有两根轨道:一根轨道是思维能力的,一根轨道是思维方向的。在思维能力方面,创业领导人最初的状态是事情做完了以后把道理搞明白。这是总结能力。进步到第二种状态,是边做事情边把道理悟清楚,这是思考能力。进步到第三种状态,是把事情搞明白了再做。这是谋划能力。
通常,创业领导人最初始的战略思维方向是一种业务导向产品导向。他这个时候不用战略这个单词,只关心成本、利润和营业额增长。创业期的企业,领导人关心的是生存目标和原始积累。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方向可能会上升到产业导向。
关心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产业能力,这关系到企业眼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关系到竞争能力。再接下来,当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甚至成为行业领先者之后,创业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方向可能会上升到环境导向。他会关心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这对企业战略决策很重要。
企业战略管理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这样,资源、竞争和顾客三者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出发点。纵观各种战略管理理论,无不是从这三者出发来考虑企业的战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即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1.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2.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
过去20多年以来,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在决定企业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五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毕竟,企业需要比竞争对手拥有某些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这种战略思维的主要焦点。
3.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随着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企业与顾客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交易,而是转变成了一种关系,这样,维系顾客远比吸引顾客重要。网络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企业都把顾客维系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顾客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要培养战略思维,还要带着假设思考问题,多进行几个“如果前提发生这样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思维训练,锻炼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假想训练,想到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想出上、中、下至少三类对策。如此锻炼,战略思维能力自然有所长进。
除了训练之外,看一些经典的战略大师的书,加深对战略的理解也是必要的,市面上很多书都是炒作的垃圾书,逻辑不通,胡乱拼凑而成的,还要炼就一双慧眼,去分辨,所以我只能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才是应该认真去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