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从一个个人网页,发展到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原创网站,如今几经倒卖,并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却显没落了,榕树下究竟怎么了?来听听资深文青、知乎网友李嫐师(腾讯微博@大米叔叔)的解读:
1997年的下半年诞生了两个都被收购且能活到现在的网站:“猫扑”“榕树下”。
时至今日,世事变迁,2004年猫扑被千橡收购,五年后,榕树下被盛大收购布局文学阅读领域。
如果没有这个问题,我几乎忘了这个第一次上的文学网站。甚至忘了有些名头的作家都出自榕树下。
榕树下网站为中国最早文学网站之一。2002年创始人朱威廉将榕树下以1000万美元卖给了贝塔斯曼。2006年,贝塔斯曼又将榕树下以500万美元转手给了欢乐传媒。2009年10月盛大文学收购榕树下。
09年盛大收购榕树下之时,PV最低时达到过不足1万(做过网站的应该知道PV不足1万是什么概念),重点合作签约的作者流失殆尽,整个榕树像一个空洞的躯壳,没有灵魂。这里不得不再提到另一个大家熟知的网站“起点中文网”,起点中文网在2003年就已经布局推进在线阅读的商业化进程,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一个良性的生态链。
除了在线阅读的VIP模式,还有当年的广告,比如WAP推送、彩铃业务等SP广告业务。
除此之外起点还在“剧本”、“动漫”、“游戏”、“出版”等领域进行了涉猎,深度的挖掘了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潜力。而反观榕树下,受盈利模式和经营方式所限,真的很难支撑。
话题回到我们的榕树下:
从诸多媒体角度和他个人言论可以看出,榕树下的创始人朱威廉算是一个文青了,他有自己的蓝图和想法,致力想营造一个“互联网最清新、淡雅、严肃、纯净”的互联网文学网站。
朱威廉表示,当初对贝塔斯曼抱着很高期望,但榕树下这几年的发展令他失望至极。“我是由于当时资金和能力有限,才把榕树下卖给了贝塔斯曼,并不后悔。”朱威廉说,到贝塔斯曼后,榕树下每况愈下,网站质量跌到海底。李寻欢(路金波网名,榕树下总经理)称,榕树下卖出去的这些年已越来越沉默,在起点中文网、红袖等取得大发展之时,榕树下的商业模式却一直不够稳定。“欢乐传媒收购榕树下时刚完成融资,是其最有钱的时候,现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肯定比原来大大降低。”李寻欢说,双方已经过两轮口头谈话,障碍还是价格问题。他同时表示,自己与出版传媒合作成立的万融出版公司目前做得很好,此次牵线朱威廉收回榕树下,自己无意再回去。
再来看看现在的榕树下的光景:
从上图可以大致看出如今榕树下的一个大致情况,真的真的没有任何特色、没有亮点、没有创新、没有改变,除了网站名称“榕树下”,可怜的点击和更新频率,甚至网站页脚的版权年份不由的想替朱威廉苦笑一番:“你们多久没更新网站了?”
文学阅读已经呈现全面移动化的趋势,付费阅读、购买电子书、版权分佣等已经不鲜见,更重要的是榕树下失去了最初的那种文学氛围,因为逐步尝试商业化和改变运营策略的同时,导致作者和读者的不认同而流失。也可见朱威廉为何会大失所望,伤其所心。
曾经的榕树下又想保持文青的那股劲儿、那种范儿,又不愿过早被同质化商业化,甚至想另辟蹊径寻求其他新的模式。在今天说白了就是矫情,在矫情中错失了机会。
在轮番易主收购、无法登陆的各种折腾之后,很多作者有的被挖去,有的也跟着大流各奔东西,再者面对竞争对手和整个行业环境压力,想必榕树下即便有那个心,也无那个力了。
你更愿意坚守你的单纯的艺术,还是愿意将艺术作为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
当文学网站可以通过花钱买推荐位、花钱买榜、花钱加色高亮、花钱修改点击数和阅读数的时候,商业化的现实已经摆在你眼前。
或许这并不矛盾,只是榕树下在矛盾中被执行了缓慢死亡。
对于渐行渐远的过去,我仍然怀念最初上榕树下读文学的感觉,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逼格、文青”,那时就只知道傻不拉唧一本正经的看文学,自己码着字,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发布一篇自己的作品,可那时谁会料到博客、微博、视频网站等新的互联网时代变革?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只能一起围坐在榕树下,缅怀过去,那段很纯真的光阴。
最后,我不知道拿近日回归的朴树和榕树下做比较是否恰当,但我相信下面这首歌应该很应景。
朴树“树与花”系列音乐会——送别(落幕)
(文/李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