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股IPO市场在发展的道路上,波折无尽,经历了第八次停顿后,终在2014年1月重新启动,会否如邓老般火凤凰浴火重生?笔者不妨谈谈。
周末期间,笔者原本正在广州与一群企业家们分析三中全会新政带来的革新性影响,主要是应美国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新闻周刊)的邀请,定于12月6日(周五)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发表大约半小时的主题演讲,题目为「三中全会政策对香港中小企的危与机」,的确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政策一步步落实,影响的确深远,届时欢迎各界参会并交流。
大约在周六下午三时过后,笔者的电话突然响过不停,原来中国证监会突然召集各方召开新闻发布会。笔者心中猜测中的新股重启安排,终于呱呱落地了。同一时刻,中国证监会也公布了优先股的相关政策。
内地新股重启的传闻已经传了无数次,因在短时间内的供求将失衡,难免对市场带来压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也代表了中国股市将从坏消息尽出的绝境中走出来,初期虽然会有震荡,但未来的走势或许呈现上扬,成为今次市场改革的特征。而优先股试点工作的推出,则有助稳定市场,抵消新股重启的部分冲击。
这次新股重启,已经是A股历史上的第8次,笔者不妨先与读者回顾一下以往IPO的暂停、以及重启后的影响
第一次:1994年7月21日至1994年12月7日
新股真空期:5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粤宏远A / 中炬高新
影响:期间A股股市一度急速下挫至325.89点,随后展开一浪大幅度上升和其后的再度回落。IPO重新启动后,未能阻挡股市继续寻底,到1995年2月股指下跌至524点。
第二次:1995年1月19日至1995年6月9日
新股真空期:5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仪征化纤 / 创业环保
影响: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一个月即告再度暂停。这次暂停期间,股市一度在三个交易日内从580点涨到926点。至新股发行恢复时,股市又回落至700点。
第三次:1995年7月5日至1996年1月3日
新股真空期:6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东方电气 / 黔轮胎
影响:这次IPO暂停距上一次祇有一个月时间,暂停期间,股指先后呈现两次轻微上扬的走势,但其后股市一直下跌直至1996年初。黔轮胎的新股发行后,股市很快到达阶段性的谷底513点。之后股指一直上扬,展开了一浪大牛市,至1996年底时,股指已经上升至1259点附近。
第四次:2001年7月31日至2001年11月2日
新股真空期:3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上海能源 / 华联综超
影响 :为21世纪首次IPO暂停。当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市场价减持国有股”引致市场遭遇大幅抛压,上证综指从市场短期高位2245点开始一路下挫。期间中国证监会完全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增发。到了10月22日国有股减持被叫停,市场一度回升,11月2日IPO重启。可是到了12月后股指再度向下,并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熊市,直至股权分置改革实施。
第五次:2004年8月26日至2005年1月23日
新股真空期:5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双鹭药业 / 华电国际
影响:中国证监会在当年公布了试行IPO询价制度,在正式方案出台前,IPO被暂停。这次IPO暂停时,A股仍处在2001年后的熊市当中。由于新的询价制度对当时的股价形成不小的冲击,而扩容同样存在冲击影响,故暂停新股发行无带来任何股市刺激作用。
第六次:2005年5月25日至2006年6月2日
新股真空期:1年
前后发行之股票:三花股份 / 中工国际
影响:这是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新股真空期。由于股权分置改革,IPO暂停了一年时间。这一轮新股真空期开始后不久,上证综指跌至历史低点998点。新股真空期进入尾声时,股指开始大幅度回升。新股真空期结束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保利地产、大秦铁路先后上市,A股最终迎来了历史上最大一浪的牛市。
第七次:2008年12月6日至2009年6月29日
新股真空期:7个月
前后发行之股票:上海电气 / 桂林三金
影响:A股在经历了6124点的疯狂顶点后,金融危机以及新股大量发行引发市场大幅下跌,去到2008年12月时股市已下跌了超过一年。在2009年后,市场曾一度出现2008年至今最大的一浪的反弹走势。最终IPO在2009年6月底重启,股指在一个月后上升至3478点。不过,之后股市一直阴跌,直至到较早前的1949点低位。
第八次(今次):2012年11月3日至2014年1月
新股真空期:14个月
之前发行的股票:浙江世宝发行之后,中国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IPO实质上停止,2014年1月将重启。
观察实际情况看,恢复新股发行并不影响股市的中长期走势,股市运作主要视乎目前与未来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在上述8次新股发行暂停的历程里、7次恢复发行。读者不妨参考一下,前7次恢复发行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数经历了5次下跌、2次上升。
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参考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示,关于新股发行,需要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将陆续上市。同时,针对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监管模式将会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慢慢转移。
从改革的方向去看,相关意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突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进度同步公开。通过增加各环节的透明度,实现公众的全过程监督,监管部门的审核重在合规性审查,投资价值和风险由投资者和市场决定,如何发新股?何时发新股?将由市场决定,发行价格将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意见。未来将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意愿,遏制股票上市后过分炒作新股的行为,明确了发行人、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在发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发行人的行若为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需要依法作出赔偿。
此外,中国证监会明确表示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笔者估计退市制度未来或将在内地创业板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结构性被高估价值的创业板肯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而稳妥推进优先股试点工作,某程度上将提振市场对蓝筹股的信心,市场表现将呈现分化
笔者估计本周内地股市消息面好坏夹击的形势非常明显,早前关于新股重启传闻曾为市场带来不稳,既然“狼来了!”叫喊了多次,笔者不排除负面情绪或已经有所减轻。不过,从部署上而言,蓝筹股表现肯定将会较平稳,而创业板所受到的冲击明显较大,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要重新调整。
针对未来希望继续“打新股”发财的投资者而言,未来的影响相当明显,“市值配售”规则出现根本性地改变,原则上需要持有一定数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资者才能参与网上申购,同时,网上配售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购资金量,进行配号、以及抽签。
新版的“市值配售”规则对参与网上申购的“打新股”一族打击颇大,投资者既要出钱又要持股,成本将大幅上升,对中小投资者影响较大。若投资者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申购,而机构大户中签量相对增加的话,整个股东结构以及游戏规则将会改变,新股获利难度将大为增加。
IPO终于回来了,笔者认为投资者不应过分抱怨,倒应积极面对市场短期的波动。长远而言,股票的质素取决于企业的业绩和增长,新股数量的多与少不应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新股质量好,投资市场一定欢迎。针对新股“注册制”,笔者觉得目前尚处于过渡时期,而采取注册制也不代表中国证监会不再审核,若整个市场把握是次改革契机,更为透明化处理,这对各方也会是好事。
中国高校联金融协会副主席、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 温天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