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改变了经济学家职业?

在金融危机之前,经济学家设计的诸多模型,不仅未能预测到危机的到来,反而在吹大股市、地产等泡沫,然而当金融危机真正汹涌袭来时,经济学家们却手忙脚乱。

无论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还是经济增长缓慢时,经济学家始终头戴光环。他们或者成为政府的座上宾,或者被企业延揽门下,风光无限。在反思经济危机的后危机时代,如何反思经济学家的问题,经济学家在学术、政府、企业、利益集团和公众之间,究竟应扮演何种角色?


今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消息曾引起热议。而关门的起因就是美国共和党议员和总统奥巴马执意推行的医改法案“过不去”,新财年的预算迟迟不能在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得到批准。美国联邦政府17年来再度被迫关门后,美国公债面临80年来首次违约的威胁。

这种情况一出,所有人都会先想到问问经济学家们,比如,想知道政府关门和债务违约会怎样影响美国的经济状况;可惜,从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经济学家的表现来看,对经济现象进行“实时分析”,这可不是这些专家很擅长的领域。

实时经济学分析的现状,除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等少数知名经济学家外,大多数实时经济学分析都是由Macroadvisors这类私人部门或者美联储、非营利机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政府机构旗下经济学家进行的。

和那些学界的经济学家的做法不同,政府或私人部门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最新经济形势时会非常看重研究结果。这类分析对许多企业创收和决策者做出有效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决定至关重要。可现在,越来越多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家肩负期望,外界期待他们能诊断剖析经济领域最新的动向,无论经济患了什么病,都要开出药方。这是学界经济学家们身负的新角色。

大多数这类经济学家平时都投身于基础的理论研究,其目的只是理解经济为何这样运转,并没有针对现实世界发生的特定事件做出分析。经济学家开发的理论模型通常利用过往事件提供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测试。可学界的经济学家们大多不会尝试用模型做实时分析。

设计模型的时候,那些经济学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今后要用作实时分析的工具,所以,模型也好,根据过往经验学到的技巧也好,它们都是为更好地了解经济怎样运转而服务的,并非针对经济体现实分析的最佳开发成果。即便学界经济学家采用的有些工具和技术适合这类分析任务,从启动研究项目到最终让分析成果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还需要几年时间。

当数字技术发展起来后,互联网时代和网络博客时代,学院派经济学家们做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这类经济学家投身于实时分析,他们无需等待几年、甚至几个月才能公布分析解答。如果雷曼兄弟就要倒闭,金融业即将崩溃,如果欧洲深陷困境,或者可能债务违约,我们现在就要知道答案。

从现在算起,提供解答要等几个月或是几年才能在一家期刊上发布研究发现,这对决策者和那些立即需要得知答案的人没什么帮助。这意味着必须调整过去那一套投入大量时间判断成因和化解方法的规则,转变为新的操作方式,让经济学家能立即对重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问题给予建议。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好例子。危机爆发时,经济学家搜寻自己的模型百宝箱,设法找到适合的模型,用它提供我们需要的诊断结果,为政策开出良方。事实证明,找出一个胜任这种工作的模型难度比此前预计的大得多。设计现有的这些模型时,都没有考虑过要用来这样解决问题。

要立即给予诊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数据?要提供相关数据说明经济体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做哪些测试?如果不确定问题的成因,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拯救身患重疾的经济体,使用哪种对策效力能等同于大范围适用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可以解决病因不明的问题?

眼下,如果人们要寻找解开当前经济问题的答案,开发数字技术和网络博客让经济学家可以同公众、媒体和决策者实时联系交流。学界的经济学家会更愿意发挥实时诊断与开药方的作用,可还有一方面不足有待弥补,需要认真研究这些经济学家有效发挥本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

当经济体内部正在生长泡沫或是酝酿其他经济问题时,我们需要诊断的工具查明泡沫和其他问题,可现在没有这类工具。这意味着还无法在仍有时间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的时候提供答案,专业人士务必填补这种能力缺失造成的空白。

当然,金融危机激发了一些学者开发提前预警系统的兴趣,美联储也有些这方面的动力。这样的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警告信号,在股市、房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泡沫膨胀到危险水平以前就采取行动。与“大数据”有关的新工具和分析技术给实现这样的应用带来了希望。

但研究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尚不足以推出上述新概念的工具和技术。我担心,一旦我们从经济衰退中复苏,我们对实时经济分析的需求就会大幅减少,学术经济学家又会故态复萌,重拾过去那套思路,忘记需要开发一些改善实时分析结果的工具。

大衰退袭来时,经济学家们毫无准备,也丝毫没有察觉,这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声誉。我们不应该让自己再犯那样的错误。

  • 作者:钛媒体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