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看童书?

《童书识小录》
  眉睫 著

  徐鲁 选评

  海豚出版社 2013年9月

  先解释一下,本文的题目里的“看”童书,是看待的意思,而不是单纯指阅读童书。即是look at,而不是read。其实,图书市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管童书的水平如何,如今的父母给孩子买书是不会砍价的。

  眉睫很早就关注从民国到当代的儿童文学。本书就是他关于儿童文学的评论文集。每篇文章后都附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徐鲁的点评,更能说明问题。

  在本书中,眉睫评论了萧袤、何腾江、鲁奇、杨鹏、谢鑫、张悦然等当代作家,还有一些《狮子历险记》《小老鼠皮克历险记》等外国作品。其范围不仅限于儿童文学,甚至连“80后”现象都做了评论。

  总体上,眉睫对当代儿童文学的评价是中肯的,他的评论中带有文学史的意识和强烈的人文情况,尤其是肯定作品中的童心与诗意,并主张成年人也来阅读。因为我们每个成年人心中都有一份童心,就好比梭罗在心底有个瓦尔登湖一样。童心就是人的真心和善心。

  在成人社会中,真、善、美往往会被掩盖,只有在童话中、在儿童文学中才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所以说,成长和保持童心并不矛盾,童话也并不是只有孩子才读。

  就此,眉睫特意在《童年与童话》一文中写道:“童年与儿童文学的脱离恐怕是儿童文学现状的一个大问题。许许多多粗糙的缺乏灵性的儿童文学正大步入侵儿童的世界,使得他们在狂欢中失去对爱和美的追求。一些不中不外、不伦不类的形象正在扭曲儿童观察世界的视角,把儿童带入一个虚幻的不切实际的遥远的"伊甸园"、"魔界"。”这一点说得很准,虽然当代儿童文学中不乏有从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到沈石溪、郑渊洁这样的作家作品,但孩子们整体的文学欣赏,还是以外国动漫为主,这种现象不能不三思。

  就此,眉睫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民国时中国儿童文学的成就,以及周作人、丰子恺、蒋风等前辈们的作品和理论。

  他提出丰子恺不仅写了很多童话,很多儿童生活的散文,还以儿童的口吻写了很多艺术故事。即在早于周作人的时代,就有很多人从“儿童本位”来写儿童文学,即作者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包括民国时期的很多课本也是如此,把儿童教育正式纳入到教育学中来。这是很超前的一点,也是当代的创作所缺失的。

  因为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随笔》中有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他在里面写道:“他(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写得太不“儿童”了。

  站在出版人的角度上,眉睫也提出了如何使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话题,包括呼吁社会关注,组织翻译儿童文学等。对此笔者考虑的是:为什么孩子们反映中国儿童文学(包括动漫)不好看?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在哪?中国作家为什么写不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那种“王子公主”的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等高水平国产动画片风行一时的情况能不能再次出现?我们能否让孩子们的童年、童心、童话“三位一体”?

  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小就把孩子当成人一样来培养,我们也没有“小猫小狗”“王子公主”这样的文化基础。毕竟在民国时候,还有不少所谓精英人士,一看课本上是“小猫跳、小狗叫”这样的文字,就立刻领孩子回家读私塾去了,认为这不是教育而是胡闹,连《三字经》都是扫盲。只有“夫孝,德之本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才是教育。而这些,都是希望未来有更多像眉睫这样的学者来研究、发扬的。侯磊

  • 作者:信息时报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