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问:提升工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三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项目较为分散、未形成合力,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整合;二是培训内容及方式与信息技术进展不相适应,需更新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模式;三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各地也普遍建议国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实施提升工程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将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问:请问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二是要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四是要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总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提升工程,就是在标准引领下,“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建立机制鼓励教师实践应用信息技术
问:教师培训是提升工程核心工作之一,如何保证培训质量?
答:为了确保教师全员培训质量,《意见》提出三项针对性措施:一是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建立教师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特别是针对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农村教师,《意见》要求各地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有效利用计算机、卫星和电视等设备,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二是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课程资源。通过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引领各地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探索优质课程资源辐射更多教师的新路径。三是推行教师培训自主选学。要求各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教师“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实现教师自主选学。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问: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工程实施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答:《意见》提出四项措施,推动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这也是此项工程的亮点和创新点。一是通过标准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在制订标准时,我们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类研制,为教师提供案例式、可操作性的建议,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二是强化培训过程的学用结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立足岗位,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三是能力测评推动教师学习和应用。建立网络测评系统,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
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能力水平,明确不足,查漏补缺,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四是建立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应用。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管理挂钩,将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切实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监管评估
问:提升工程的实施涉及多个环节,如何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答:首先,各地要坚持“统筹规划、按需施训、应用为本、测评驱动、底部攻坚”。精心筹划、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分类别、分区域推进工程实施工作。按照教师个性化需求开展自主选学,确保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促进应用作为工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项目设计、组织实施、监管评估全过程。将能力测评作为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动力。将工作重心下移,以中小学校为基本单位,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广大教师勤学习、善应用、重创新的新局面。
其次,各地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取得实效:一是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包括开展专项调研、制定规划方案、分年度实施全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开发测评工具等。二是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包括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等。三是落实保障经费,要求各地安排专项经费,中小学校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支持本地、本校教师全员培训。四是加强监管评估,教育部将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监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