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古代有不少稀奇古怪的诅咒术,如今一种新的“诅咒卡”竟也出现在不少小学校园里。几角钱就可买到的诅咒卡,可以随意写上同学和老师的名字加以诅咒。诅咒卡的畅销暗示了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内心郁积了不少愤怒和仇恨,怎样帮助他们消除怨恨和不满,避免过激和暴力行为的产生呢?
妈妈,有两个同学诅咒我!
吴新颖
这天去接女儿放学,一见到我,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委屈地说:“妈妈,有两个同学诅咒我!”女儿说完,从书包里拿出两张卡片,我一看,卡上写着“校园诅咒卡”。再看卡的背面,其中一张背面有一个吓人的骷髅头,还写着“诅咒×××考试为零”,另一张写着“诅咒×××生大病”。我看了很惊心,立即蹲下身,摸摸女儿的头,温柔地说:“不要怕孩子,也许同学在跟你开玩笑呢。”
女儿今年上五年级,她一向乖巧,成绩不错,不仅深得老师喜欢,在同学中人缘也不错,是不是因此被同学嫉妒呢?虽然心里有疑问,我还是耐心地劝导女儿,直到她平复了伤心,我才松了口气,不过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女儿的班主任王老师,向她了解情况。王老师说最近在学生当中很流行这个“校园诅咒卡”,不过大部分孩子没什么恶意,相互间开开玩笑,搞个恶作剧罢了。她说学校已经发觉了这些,正在研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还请我们做家长的要多跟孩子谈心,不要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那天我特意去女儿学校附近的几家小商店转了转,不出意料,几家小店都在显眼的位置摆着“校园诅咒卡”。我随手翻了翻,发现这“诅咒卡”花样繁多,各种诅咒都有,看得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我想,也许大部分孩子真的只是开玩笑、恶作剧,可是,当他们用小卡片去诅咒同学时,其实,怨恨的种子已经不知不觉种在了他们心里,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将会带来深深的影响。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儿时伙伴梅香的遭遇。
梅香和我都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还是常见的,梅香的父母就如此。因为是女孩,梅香和弟弟的待遇明显差了几个等级。在家里,弟弟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梅香却要从小学习洗衣、做饭、下地干农活。父母常说,女孩是“赔钱的货”、“早晚要嫁出去的”,对梅香充满了轻视。弟弟也察言观色,经常对她颐指气使。这样长大的梅香,心里充满了对父母和弟弟的怨恨,并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报复”他们。十几岁的梅香,已然是个“问题少女”,逃学、吸烟、化妆、和小混混在一起,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只有我知道,她其实是善良的,这不是真实的她。于是我经常劝她,她却羡慕地说,同样是女孩,为何你的父母这么宽容呢?后来,她真的走了。我忘不了她那双充满怨恨的眼睛,并为她感到难过。
梅香走后,一开始我还能收到她的来信,后来就渐渐与她失去联系了。再后来,我忙着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一直没有她的消息。直到去年,才跟她又联系上。这些年,她过得并不好。她出门打工,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做一些脏活累活,挣得也不多。对父母的怨恨,让她很多年都无法释怀。心里有怨恨的梅香,总觉得生活是阴暗的,即使找了一个疼她的老公,她也常常抱怨丈夫,夫妻关系总是很紧张,与婆家人也处不来,梅香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她对我说:“如果当年我父母对我能宽容一些,消除我心中怨恨的种子,我想我今天会比较幸福。”梅香的话里,有掩饰不住的遗憾和失落。
梅香的遭遇让我感慨。是呀,在孩子小时候,种一颗宽容的种子在他们心里,那么他们长大后,这种子会生根发芽,而怨恨,将无处容身。
女儿的床上藏着一只“巫毒娃娃”
张晓彤
是人就有情绪,从我们哭哭啼啼地来到人间,喜怒哀乐就如影随形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行不知乐,得不知喜,失不知哀,去不知悲,那一定是不正常的人。
刘萌的女儿娇娇高一初恋,一种朦胧的感情围绕着孩子,却背着父母。当孩子人生第一次爱情结束时,一只巫毒娃娃走进了她的生活。收拾床铺的刘萌面对这个写满咒语的娃娃,一时蹲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孩子有怨气,恨那个男孩的新女友,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发泄,是刘萌没有想到的。
完全失措的刘萌找到孩子就是一顿训斥,没想到的是,孩子不仅没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把怨恨升级,在学校给了那位女生一记耳光。被老师请去的刘萌完全崩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一个高中女生,为了莫名的感情,竟然失控了。
其实,刘萌忽略了一点,孩子也好,大人也罢,七情六欲与生俱来。与刘萌不同,看到伤心的爱人、受伤的女儿,刘萌的老公杜海并没有急于和孩子发火。周末,杜海陪孩子看电影《如果·爱》,然后一起坐在冰激凌店里发呆。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痛,爱情好累,被抢走的爱好痛好恨。杜海说,当年追你妈妈好辛苦,因为对手很多,自己也恨过。
娇娇特别惊讶,原来爸爸也像自己一样恨过。好奇心让她追问起来,杜海认真地讲了当年的事,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追刘萌基本没希望。但是,他在许多对手中,培养了自己的朋友,让宽容的胸怀吸引了刘萌注意,最终获得了芳心。娇娇从好奇转变为接受,最终理解了爸爸的用意。在杜海的引导下,短短的三个月之后,孩子不再被这种怨恨所困扰。
对于负面情绪,家长有许多应对的方法。一是常用的限制,预防孩子受伤,限制他们接触的人、接触的事,这样似乎是可以防止受伤,但最终会让孩子对情绪没有体验,最终成年进入社会还一片茫然。一旦接触到意外,根本无法自制,只好选择类似巫毒娃娃这样的泄愤工具作为出口。二是刺激,就如刘萌一样,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会处理,家长急得胡乱出招,结果导致孩子逆反,反而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三是自欺,总是不愿意相信学校的孩子会遇到极端情绪,自我麻痹,结果孩子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对不满和怨恨无处发泄,最终选择了暴力或是自残的手段。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娇娇爸爸的做法,正面提示,正面交流,在孩子的负面情绪处于萌芽阶段时,及时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知道情绪需要出口,而出口的选择比发泄更重要。
生而为人,我们就要面对情绪,情绪有正有负,正面的需要引导,负面的需要出口。帮助孩子们找到出口,是家长和老师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放弃,也不能等到出事时才想起。
情绪是生而相伴的,管理情绪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坏,与老师家长的帮助密不可分。负面情绪来势凶猛,家长不能轻视,老师不能任由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转移和发泄。只有这样做,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社会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如何处理同伴关系 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付小平
校园“诅咒卡”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很多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较弱,欠缺与同伴和谐相处、正常交往的能力。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和同伴关系。在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很多孩子缺失同胞关系。由于没有跟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所以也会弱化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他们跟同伴的交往能力和技巧。
随着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孩子对友谊的理解以及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学龄前的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主要是玩耍,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小伙伴只是玩伴,还不能算作朋友。到了小学以后,认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从情感上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孩子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同伴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稳定。
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可以说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花更多时间在家庭以外的场所活动,虽然父母和家庭还是他们最重要的依靠,但朋友开始逐渐占据孩子的心灵空间,同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和同伴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更容易受到那些志趣相投的同伴吸引。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在入学时有朋友或者在校外有稳定的朋友团体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相对更容易适应。根据亲密程度和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可以把朋友分为“最好的朋友”、“好朋友”和“普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会有三到五个“最好的朋友”。但无论哪一个类型的朋友,都构成了孩子的“朋友圈”,与这些朋友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同伴关系。
那么,同伴关系究竟对孩子有多重要呢?
同伴关系,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发展出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并对自我效能感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与朋友在一起,孩子可以学习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相互帮助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在争吵打闹中,可以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在共同成长中,可以学会如何取长补短。
同伴关系,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受到同伴喜欢的儿童,认知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很少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他们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友好、可信赖、合作、忠诚,可以给别人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到了青春期之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更强。而那些与朋友相处比较困难的儿童,对其他人的情感不敏感,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这些孩子到青春期前后更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同伴关系,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他接受到的正能量就会越多,自己的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这样,如果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很快找到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需要倾诉自己的心事,就能迅速联系上愿意倾听的密友。
女孩的性格相对更敏感,更有可能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支持。与女孩相比,男孩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情感支持更少。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 发泄不良情绪和怨气
马莉
儿子初中是卫生委员,因为有同学值日总偷跑,被老师发现罚扫卫生间,但他以为是儿子打的小报告开始怨恨儿子。那以后,他便经常花式繁多地欺负儿子。儿子恳请班主任调换了座位,那同学反而因此觉得儿子心虚,更变本加厉挑衅……
儿子忍无可忍下,也开始针锋相对反击,对峙的恶性循环就是,儿子情绪变得很烦躁,成绩也急剧下降,甚至在家里出现莫名其妙的踢猫现象。
我非常担心儿子因人际关系紧张,心中积郁得不到宣泄带来心理危害。生活中,有些孩子闹事、出走、轻生,就是因为不良情绪无法宣泄造成的。因此,我决定给儿子当“良医”,教他学会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
1.倾听儿子的牢骚和吐槽,告诉他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这是不可能的
那天放学,儿子回家比平时晚了许多,脸上明显带着打架后的沮丧。望着儿子被撕破的衣服,我没有责备,甚至没有主动问原因,只是拿出碘伏和棉球,给儿子处理伤口。
因为憋屈,儿子破例跟我说了他和男同学打架的事,伤心地问我,妈,你说我是不是很招人讨厌啊……耐心听完儿子的牢骚和吐槽,我问他,即便是顶级厨艺大师,也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喜欢他烹制的菜肴,为什么呢?
看儿子因吐槽而好转的心情,我对儿子说:一人难称百人意,所以,你没必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那也是不可能的。你看你俩打架,同学有偏向你的,也有偏向他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当初做得对,那么不在意对方挑衅就是最好的还击!
2.带儿子玩一些刺激的游戏,让他有机会将自己心中的郁闷喊出来
打架事件,我还是及时和班主任还有对方家长做了沟通,避免事态继续升级……但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小摩擦小冲突事件总会层出不穷,所以,很多时候,也不能一味压着孩子。因此,我会适当选择带儿子玩一些刺激的游戏,让他有机会把自己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
儿子情绪不好时,我们会去游乐园玩卡丁车,内向的儿子会出奇的勇猛,每每玩得浑身大汗淋漓才肯罢休,到家后虽累得筋疲力尽,但情绪明显转好。儿子心中密布的阴云,就这样一次次被横冲直撞的卡丁车驱散了。
3.求助心理专家,给孩子一个可沟通的对象,潜移默化正确引导儿子情绪
儿子最大的爱好是象棋,正好有位青少年心理专家也擅长此道,于是,我有意识地将这位专家作为象棋高手引荐给儿子。几盘棋下来,儿子和专家成了QQ好友。
每次,当我发现青春期的儿子心理有不好的情形出现时,我都会事先和专家沟通,然后专家会在下棋一问一答间,不露痕迹地对症下药。对于很多妈妈头疼之极的早恋失败怨愤问题,我就是通过专家下棋过程中潜移默化给予儿子正确引导的。
4.引荐儿子看一些正能量的励志片,让他从影片中学会自我心灵按摩
儿子闲暇时,还喜欢看国外大片,我就下载一些正能量的励志片,譬如《风雨哈佛路》、《阿甘正传》、《美丽心灵》……让他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有段时间,他考试接二连三遭遇班级垫底,人变得特别不自信,根本不想学习,然后,我就下载了《士兵突击》,让他看看不抛弃不放弃状态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对于孩子细微的怨恨,细心的家长只要稍加注意是不难发现的。如何让怨的芽开出平和的花儿,是家长值得研究的一门艺术。因为,不少案例表明,如果不给孩子心中的怨气一个出口,有一天孩子会突然做出“惊人之举”,这不能不引起所有家长的警觉!
应该给孩子建一面发泄墙
张蔷薇
朋友阿欣执教的是所非常著名的重点中学,校园整齐漂亮,校规极其严谨,学子们的品学兼优更是有口皆碑。
校园里都是四层小楼,最角落那栋楼的四楼有个露台,在通往露台的拐角处,可以看见一面较为隐蔽的墙,和校园内其他洁白如雪的墙壁迥然不同的是,这是一面被涂鸦得密密麻麻的墙。
这面墙原本和其他墙一样都是白色的。现在远看却成了灰色;走近看,墙面上写着、刻着各形各色的文字,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文字条理清晰,有的却不知所云。这就是阿欣她们学校著名的发泄墙。
发泄墙旁边有间独立小房间,门口摆满绿色植物,透过绿叶,隐约可见门上挂着一块小牌子: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的专职老师是位中年女性,圆圆脸弯弯眼,看起来总像在微笑,身上充满心理咨询师特有的那种亲和力。和她接触过的学生都很喜欢她,因为她总能安静地微微点着头倾听每个同学说话。找她的同学一般刚开始声音都很大,部分甚至是咆哮,偶尔也有抽泣的,奇怪的是,在她温和的目光下,慢慢地,他们都会平静下来,最后甚至能面带微笑,或者略带羞涩地和她说再见。
在心理咨询室值班的偶尔会是位中年男性,身材高大,表情温和。这位兼职心理老师就是该校校长,一位拥有心理咨询师上岗证的现代派教育家,也是这面发泄墙的创始人。
这所中学是全省统招的,学生们本来都是分布在全省各个学校的尖子生,集中到该校后,却不再可能人人都是尖子生。这种心理落差多多少少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压力,加上学习上的竞争,同学间的关系也就变得微妙起来。而且这是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们多半是独生子女,以前养尊处优,现在却住8人寝室,早起用卫生间要等、晚上洗漱要等,各自性格脾气又不相同,彼此间产生一些小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学毕竟不是小学,学生间不会再轻易就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但心底的怨气总是需要找个出口,于是就有了这面发泄墙。发泄墙的构思也很人性化,考虑孩子们想发泄但又不想被别人知道,发泄墙特意选在这个隐蔽的角落。在这里,任由你把心里的怨气骂出来、喊出来甚至写出来、刻出来。如果这样还不解气,那么下楼拐角处有善解人意的专业老师等着你,你可以跑进心理咨询室,大声倾诉、咒骂甚至哭泣。等你心平气和了,老师会告诉你最正确的处事方法;如果从心理咨询室出来,你还是感觉郁郁寡欢,那也没关系,心理老师会鼓励你去运动,沿着操场跑上3圈5圈,或者抱个篮球打球去。等你跑完步打完球,怨气也差不多都随着汗水排泄掉了。
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也是情有可原的,孩子心底会产生一些怨气也是能被理解的。作为学校和家庭,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找到一条合适的发泄途径,及时把这些负能量释放出去,让孩子重新充满正能量。
每周三 晚八点 微博见
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成长读本”教育论坛,每周三晚八点与网友讨论热点教育话题。欢迎光临“@北京青年报”讨论。若写成文章,将择优发表在下期“成长读本”版面上。
北京青年报官微网址:http://weibo.com/bjyouth
投稿邮箱:bqczd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