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张凯
2010年,一部火遍全国的《老男孩》让人们认识了微电影。3年后,越来越多的拍客和专业团队加入拍摄,微电影产业开始迅猛扩张。
不过,连日来,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微电影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推广乏力,导致微电影盈利模式单一。微电影如何走上盈利之路,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香车与美女,欧洲和重庆,当这些元素集合在一部微电影中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正在重庆紧张拍摄的《超跑女郎》,或许能让你有些收获。
动态
重庆首部系列微电影
不走重庆方言特色路
《超跑女郎》是重庆本土投资的首部系列微电影。该剧描述了一位接受西方教育的女孩回到家乡重庆后,由于文化差异而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捧腹的离奇故事。该剧出品人韩轩表示,这部微电影分6集连续推出,每集时长9分59秒,充分根据用户碎片化时间量身打造,将于2014年1月1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据悉,该剧总投资上百万元,全球征集剧本和召集演员,台湾偶像团体—黑涩会美眉的成员瑶瑶将担任女主角。同时,《超跑女郎》没有走重庆微电影方言特色的老路,将重点展示重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豪车美女仅是吸引观众的噱头,我们真正想展现的,是一个有追求的知识女青年如何在重庆这座城市寻找自我的故事”。
“目前拍摄的只是《超跑女郎》重庆站第一季,今后我们还会拍摄重庆站第二季甚至第三季,未来《超跑女郎》将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拍摄。”韩轩表示,《超跑女郎》将作为微电影品牌整体打造,中期规划进军院线市场。
韩轩透露,汽车经销商、本土龙头企业均是《超跑女郎》的客户,赞助费目前已超过电影投资。
调查
广告主不待见
独立微电影人多在玩票
与韩轩的幸福不同,独立微电影人却不怎么受广告主待见。
今年初,独立制作人大卫策划的《我,为自己代言》一出,在重庆影视圈引起不小轰动。在各大视频平台赢得不俗的点击率,仅在优酷网的点击率就高达24.5万。然而,《我,为自己代言》叫好不叫座,大卫及其制作公司颗粒无收,拍摄投入的5万元打了水漂。
大卫说,广告主对微电影并不怎么买账。去年,他打算拍一部重庆版香车美女题材的微电影,先后与汽车4S店、百货商场等单位洽谈,但几乎所有商家听说要出钱时,就果断拒绝了。一位广告主直接表示:“投钱给微电影还不如在报纸上打几个版的广告”。
2011年,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的独立微电影人李凝,他在重庆拍的《临江仙陪都》,以魔幻的方式表达对重庆的印象。这部微电影没拿到任何投资,最终通过联合制片、众筹资金才勉强完成拍摄。
多次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短片的电影人张倍告诉商报记者,如今,独立电影人仅靠搞艺术的心态去做微电影,很少有商家愿买单。“目前,重庆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独立微电影制作人,我们有很多想法和创意,但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大都是玩票式的自娱自乐。”大卫沮丧地说,为了糊口,他只好经营了一家艺人安保公司。
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拍微电影虽然难赚钱,但能提高知名度,因此,不少人依然在坚持。比如,重庆某模特经纪公司负责人谭皓庭近期便打算拍一部模特题材的微电影,尽管要投入十余万元,但能提高模特知名度,他觉得很值。
影视公司拍微电影
难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大部分独立微电影制作人日子不好过,专业影视公司却只将微电影作为附属业务。
从业10余年的重庆西蔓影视传媒制作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乙告诉记者,目前,重庆有数十家影视公司拍摄微电影,但大部分只是作为主营业务的补充,纯粹注重故事的微电影寥寥无几。重庆影视行业,微电影占比很少,有的公司微电影占整体业务不足1成。
“很多单纯叙事性的微电影靠植入广告的形式吸引商家投资,但商家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不如直接拍宣传片实在。同时,重庆接微电影业务的影视公司,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人才匮乏。”我市某影视公司负责人陈启表示。张乙告诉记者,比如剧本,影视公司的编剧习惯了以往广告宣传片式的编剧模式,突然转变为以故事创作为主线的微电影时不太适应;再比如,后期制作,重庆也很缺乏精英人才。“如调色,重庆缺少专业的调色师,很多都是由后期人员兼任,导致本土微电影的颜色一直比较差。”
重庆市文广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电影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面向低端客户,市场小利润低,不如广告片来钱快。而高端市场客户要求又较高,重庆微电影制作水平难以满足其需要。”
瓶颈
微电影欲赚钱 商业模式待完善
“拍微电影重庆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学生,通过拍微电影试水;二是政府或企业为了推广自身品牌投资拍摄的微电影,一般以广告为主,略带一些剧情;三是发烧友,主要是个人创作。”重庆市文广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类人中,微电影都没有成为赚钱的产品。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杨尚鸿对商报记者分析,微电影陷入盈利困境的最大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不成熟。
首先,运作上缺乏统筹策划和本地展播平台。杨尚鸿表示,微电影的草根特性决定了其发展不能依靠单打独斗,而应统筹策划打造。微电影内容只有紧跟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创作,才能吸引人气。
“媒体应搭建一个微电影展播平台,定期策划热点话题邀请微电影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者共同介入,才有可能使微电影规模化运作。”杨尚鸿称,缺少展播渠道、衍生品开发等配套,微电影注定难以获得广告商青睐。
其次,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杨尚鸿称,微电影最初起源于企业广告片,这导致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注定需要企业赞助加入。他说:“目前很多微电影,希望复制大电影植入广告的模式,但缺少大电影较为强势的影响力,自然不如完全按照客户要求拍广告片受欢迎。”
突围
拓宽渠道做品牌 突破盈利模式怪圈
微电影如何才能既抓住观众,又让广告主愿意掏钱?张倍称,想通过微电影赚钱,必须结合商家需要定制剧本,再适当穿插剧情才能顺利拿到投资。比如《老男孩》就是为某汽车品牌定制的剧本,凸显其“致青春”的核心价值。
首先,采用逆向研发拍摄。韩轩表示,开拍微电影前,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据调查,目前微电影的观众群集中在18~35周岁,60%以上对幽默搞笑题材的微电影很热衷。
其次,大制作。《超跑女郎》投资百万元,这在微电影中堪称“巨无霸”。有了投资支撑,剧本和演员全球招募,保证了影片质量,目标群体瞄准全球观众。
第三,拓宽播出渠道。独立电影制作人大卫则表示,他策划的一分钟微电影系列明年推出,将通过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借助运营商的强大客户渠道获取受众。韩轩也透露,他拍摄的微电影不仅将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播放,还与我市多家游艇会、酒吧、电梯视频广告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保证电影的市场到达率。
第四,品牌化运作。杨尚鸿指出,系列微电影已成就了很多微电影人。比如,《屌丝男士》系列2012年10月推出第一季,引起业界和受众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微电影界风头无两,如今《屌丝男士》已拍摄至第二季。韩轩称,为避免单集微电影昙花一现的弊端,现在不少拍摄者以系列微电影作为主要方式,保持一部微电影的持续影响力,将其作为品牌整体打造。
杨尚鸿建议,微电影形成品牌后,还可与视频网站合作,实行付费点播。
措施
为微电影当“保姆” 搭建交易平台
如何给微电影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重庆广电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他们正在筹建全国微视频网上交易平台,为企业和拍客提供需求信息、剧本、设备、专业人才等全方位服务。平台将于明年亮相,目前正在申请支付牌照。
针对我市微电影拍摄硬件水平不高的特点,重庆广告产业园正在筹备一个西南最大的室内微视频拍摄基地。目前,产业园正计划与国内顶级电影拍摄集团合作,投资500万~800万元打造重庆第一室内电影电视制作摄影棚,摄影棚占地500~600平方米,将于2015年建成,将涵盖制作棚和后期制作室等。
“届时,将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提供一个设备齐全、配套完善、制作一流的室内影视拍摄基地,改变重庆本土微电影多为制作较为粗糙的草根微电影的现状,为制作精良的重庆微电影提供硬件保障。”重庆广告产业园招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