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该如何看

国家卫计委本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与之相对的,2012年,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120万份以上。

人们为什么不能正确地阅读说明书,药品说明书又该怎么看?

  “吃的都是常用药,只看药盒上的日期和提示。”

  杨涛(28岁,金融网站编辑,本科学历):我只看药盒上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过期就行。我这个年纪身体一直都挺好的,顶多是感冒发烧、肠胃炎,吃的都是常用药。

  用法用量也会看,不过我基本不会完全照着说明吃,我的习惯是第一次多吃一片,感觉这样效果猛一点,好得快,如果吃两次没什么感觉了,就不吃了,能少吃就少吃,我觉得没必要非按照一个疗程吃完。

  朱先生(31岁,汽车企业员工,硕士学历):如果是第一次吃的药,会看一下外盒上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如果是以前吃过的药,比如“白加黑”这样的感冒药,有印象的就不看了。

  “国外处方药外包装上很多都没有提示,

  强迫你去读说明书。”

  冀连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执业药师,中美两国13年执业经历,著有《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这是 一个误区。在国外,处方药的外包装上很多都是没有提示的,药盒上不会写任何适应症,也不写一天几次这些服用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迫你打开去阅读说明书。

  国内没有做这方面的规范,药商会在外包装上写提示,但他并不是把所有详细的信息都写出来,只是写一些“关键信息”。药商为了让药卖得更好,可能往往会把适应症写的很多,但不一定把有效成分都写在上面。

  有的时候你可能看见两个药是不同的药名——也就是不同药厂生产的不同牌子,你一看治头疼、治发烧,对你的症,你就买回来了;然后你吃了几天 之后,觉得这其中一个药好像没什么效果,你就再换吃另外一个。但事实上,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名字,可能有效成分却是完全一样的,药盒上你不一定能看到这 些信息。

  是人都会犯错误,有可能你会拿错,或者记错。即便是家里药箱的药,在任何一次吃之前也都要认真核对。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药和它的原始包装不要 分离,有些人觉得这个药我知道了、我看过了,就把包装和说明书给扔了,其实人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不是每一条都能记住的,有一些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不良 反应字都很小,你不会记得每一项的,必须每次吃之前都看一下。如果你把说明书丢了,那下一次吃就抓瞎了。

  “处方药遵医嘱就够了,说明书太复杂。”

  刘欣(34岁,教师,硕士学历):处方药的说明书我不太看,因为我的习惯比较好,绝对不会自己去买处方药,都是从医生那儿开出来的,严格遵 医嘱吃。我觉得医生应该比药厂的人更专业,更负责任,药厂标准的用法用量都是一样的,医生会根据病人具体的病情做建议。而且处方药的说明书特别复杂,还有 动物试验什么的,根本看不下去。

  非处方药吃的时候我就会看说明书,尤其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这方面,看看是不是不能和其他药一起吃。

  吴琳琳(30岁,公务员,硕士学历,一岁孩子的妈妈):说明书?给孩子吃的药我会看看,但是自己吃的就不看了。医生开药的时候都会写上一天几次,一次几片儿,遵医嘱就行了吧?说明书我觉得是给医生看的,名称下面就是成分,后面一堆化学名词,完全不懂,也没有意义。

  “医生和药师没有太多时间跟患者沟通,

  自己要把好最后一道关。”

  冀连梅:看说明书很重要。从医院里拿回来的处方药,是医生或者药师给你的,医生和药师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会犯错误,这个世界上是存在医疗 差错的。而这些药是最后吃到你自己肚子里的东西,你必须明确这些药是不是对应你的适应症,你吃的量是不是和说明书上给的一样,你吃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什么 样的反应,这个反应是不是说明书上记录的……

  我们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生和药师都没有太多时间去跟患者沟通,可能你就不知道这个药到底是治什么的,到底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吃完之后可 能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反应,比如还能不能开车,能不能做一些精细的工作?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质,有什么样的过敏史,究竟能不能吃?

  作为一个患者,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吃到嘴里的药,自己要做自己的把关人,把好最后一道关。

  处方药的说明书会写得很详细,里面药代动力学、药物作用机理,临床试验……很长很长的内容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普通人可能不需要看这些;但一定要看有效成分、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适应症、用法用量。

  老百姓自己去药店买的非处方药,就是药盒上有OTC标识的药,国家已经统一了说明书,它的语言已经贴近老百姓通用的语言,不会把一些临床的试验结果全都放上去,已经比较通俗易懂了,所以大家完全应该打开了去看一下。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障碍,也不怨老百姓不打开,你去买药的时候,有些药盒子是封住的,不让你随便打开看说明书,这一点也需要药监部门和药厂在药品包装上做一些改变。

  “有不良反应你就不吃了吗?都是药厂为推卸责任写的。”

  可可(23岁,平面设计自由执业者,本科学历):我会看药盒上的用法和用量,其他的不会太注意,说明书更不看了。每种药都有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但你现在病了就要吃,你会因为上面写了百分之几例的不良反应就不吃这个药了吗?不会啊!那你看它有什么用呢?看了心里还不舒服。

  我觉得里面好多内容都是药厂为了推卸责任写的,反正他写了,你吃出毛病来是你的问题,就跟你去医院做手术,医生会跟你说好多并发症,哪怕是概率很小的也会跟你说,然后你还决定做,那出事儿了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警示都不是白写的,一定有临床证据。”

  冀连梅:至于不良反应的问题,比如某些药吃了之后不能开车,你去开车了,很可能就会出事故。现在的实际情况表明,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交通事故是和服药之后开车有关系的,你不能侥幸。这些警示都不是白写的,一定是做过大量临床研究,有临床证据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禁忌症,有一些禁忌症会在说明书的角落里写着,但不会写在药盒上。香港很多处方药的药盒上会直接写着“毒药”这样的警示语, 就是要告诉你,这个药不要随便吃。但我们现在药物乱用比较严重,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普遍缺乏警示语,这是一个安全隐患。我们行业内也在呼吁修改药盒、 外包装,修改说明书,应该加上一些警示语,告诉老百姓吃之前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随便吃。

  “非处方药毒性小,说明书就不太看了。”

  徐女士(57岁,事业单位退休):是药三分毒,所以我平常都是喝中药调理,吃药也尽量吃中成药,副作用少;西药我都吃非处方药,毒性小。

  我有自己的药盒,按天把剂量算好放进去,说明书就不太看了。

  “非处方药曾经都是处方药,安全只是相对的。”

  冀连梅:这也是有误区的。非处方药最初都是处方药,很早以前是没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的。随着这些药使用的时间长了,老百姓也有这个需求,对自己能够识别的病症,希望自己能够很容易就获得这些药,就会把一些相对安全,相对临床使用时间长的药转化成非处方药。

  这里我用了一个词是“相对”,它仍然是药,还是会有副作用,一样的。这个相对安全,一般都会有个限定——如果你用了三天没有效果,没有缓解你的症状,你就不要吃了。你应该再去看医生,重新开一些药。

  市场上很多药如果你认为它安全就随便吃的话,有可能会吃到同类的药或者是相同成分的药。最简单的例子是退烧药,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 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在市面上出售的感冒药里90%都含有这个成分。如果你发烧了,买了扑热息痛片,然后同时你又觉得自己有别的症状,流鼻涕、咳嗽, 再买个“白加黑”或者其他的感冒灵,你认为没问题,但实际上如果你一起吃的话,就把对乙酰氨基酚吃重了,相同的成分叠加了。

  我们国内市场上还存在这么一种药,比如999感冒灵、VC银翘片,虽然它们申请的批准文号是“Z”字开头的,也就是中药;但实际上里面是添 加了西药成分的,是中药成分和西药成分在一起的。这种药也要特别注意,一般大家会觉得这是中药,我同时吃点西药没事儿,实际上它有西药的有效成分,吃重了 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作者:寻医问药网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