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刊:中国“剩女”是怎么剩下的?

对中国的剩女问题,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文援引分析指出,爱情的第二个阶梯是文化性,且在恋爱期中会占支配作用,包括:成长环境、信仰系统、价值观、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的相似性,但男女双方最终是否能和谐的最终在一起,最根本的是性格,但性格往往都是难以改变的。除此之外,缺乏安全感以及女性越来越多的选择权也把许多女性挡在了婚姻门外。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农村里面主要是剩男,剩女集中在城市。

但即便“剩男”再多,他们可选择的人也更多。知名婚妣恋专家周小鹏似乎在说一个残酷而又显而易见的事实,即便是五十岁的大叔也会去选一个二十岁的“萝莉”。所以对男性来讲,不存在“剩男”的问题,只视乎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条件提供给女性,然后作为给女性选择的结婚对象。

珍爱网的研究发现,女生约会机会和收入基本上无关,但是男生就是呈线性关系。“女性对男性提供生活保障是有期望的,这个是在基因里面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这样的。”珍爱网创办人李松说。美国对女性百万富翁的调查中发现,她们对配偶的要求比收入低的女性还要高。“同样男性在潜意识中会重视女性的形体,所以不管在什么阶段的男性都会对25岁左右的女性比较感兴趣。”

珍爱网曾做过一次调查,关于怎样的女性会容易有第二次的约会机会,得分比例最高的是“长发、直发、黑丝袜”,这个比例高达70%,比例最小的是短发卷发,只有5%。

当然在李松看来这只是生物性的一方面,爱情的第二个阶梯是文化性,且在恋爱期中会占支配作用,包括:成长环境、信仰系统、价值观、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的相似性。

但男女双方最终是否能和谐的在一起,最根本的是性格。“某种性格和另一种在一起就争执很少,这个是自然的匹配性,不是通过双方妥协努力来达成,人们在下决心要不要婚嫁,就是看性格的自然匹配。”李松说。

这种婚姻理论也常常被拿来用在红娘撮合双方的时候派上用场。他们会说,实际上婚姻最好是一开始就关注性格匹配,因为婚姻最后是否长久,生物性的吸引会随着激情的消失而淡去,文化相似性是很好的基础,很多人觉得性格长时间是可以改变的,但实际上是不能的。

婚恋网站发展的十年,也见证着一代人婚恋观的改变。在婚恋专家吴迪看来,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社会在转型。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男女对恋爱质量的要求、期望值大大提高,但是他们的能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吴迪把这称为“高期望、低能力的剪刀差”。“低能力就是不擅长谈恋爱,很宅,因为网络发达就更不需要去找人玩,高期望就是要找‘感觉’。”

吴迪在《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签售会上遇到很多50后的父母,他们问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为什么自己的子女相亲这么困难,他们觉得人家条件都不错,但是孩子说没有感觉,“感觉是什么东西,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不讲这个的”。

缺乏安全感不敢结婚

除了摸不着感觉就好像摸不到爱情的门之外,现代男女青年非常缺乏安全感又是导致他们迟迟不敢迈向婚姻的原因。“听了太多的离婚,太多的出轨,太多的劈腿,这种担忧也会让我们对婚姻失去安定感。”周小鹏说。


同时对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女孩子一定要找有房子的人,没有房子绝对不考虑。房子是最大的因素,然后是责任心,对感情专不专一。男士会考虑女孩子是不是孝顺贤慧,会不会做家务,龚海燕说。

“50后是为了过日子,期望值低到不要家暴就可以了。现代人不那么需要婚姻,传统的婚姻的好处在下降,坏处反而很明显。”吴迪说。婚姻的成本往往让人感受到压力,“拥有一段婚姻不会让人觉得日子更好过,本身压力就很大,养孩子的成本就更高了”。但不是没有正面的一面。“男女关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的镜子,是经济观念的产物,经济让女性有了更多选择权。”(江雁南) 

(原标题:港刊:中国“剩女”是怎么剩下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国新闻网(北京)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