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备战高考瘦8斤 家长着急如何打败高考综合症?

核心提示
  
  距离高考(6月7日、8日)只剩下2个多月了,今年家有考生的家长们,都在做些什么?又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不妨一起来听听考生家长、“过来人”家长和心理老师都有什么说法。家长们也可加入本报高考QQ群,和群友们一起探讨。
  
  【应届家长篇】
  
  紧张
  
  妈妈
  
  儿子备考瘦8斤
  
  她心急如焚
  
  张女士的儿子是南宁市三中的考生,最近儿子因备考压力大,一下瘦了8斤,这让张女士有些忐忑不安。“儿子一周回来一次,我们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工作,”张女士说,比如做点他爱吃的,补充点营养。而儿子的目标是冲一本的211院校,为了这个目标,大家都在努力。孩子的爸爸是中学老师,所以也会针对儿子的情况,给他找点查缺补漏的资料。而在心理减压方面,她只在周末接儿子回家时,简单问一下在学校的情况,回家后就不再过问学习上的事,目前儿子的情绪还是比较平稳。而张女士也特别希望,儿子能在最后的关头再冲一冲。
  
  从容
  
  爸爸
  
  帮儿子打有准备的仗
  
  他提前1年“取经”
  
  李先生在去年高考前,就已经加入本报高考QQ群了,儿子是南宁市二中的理科考生。“现在已到冲刺阶段,学习上的事基本靠他自己了。”李先生说道。这段时间,他主要是做些信息收集的工作。“这得益于往届考生家长的经验,”李先生说,因为提前1年入群,所以基本知道到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比如有往届考生家长介绍,如果临近高考才去考点周边订午休的宾馆,有些地段的宾馆客房会较紧张。因此他计划近期到南宁二中往年的几个考点周边先考察一下宾馆情况的,但后来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还是想回家住,这才放弃宾馆预订。
  
  又比如,有些往届家长支招,说现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拿去年的《招生指南》来研究了,因为每年的招生指南内容虽不同,但招生院校的变动不会特别大。南宁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李先生儿子的成绩介于二本和一本之间,这和他平时的成绩是一致的,如果是读二本,更多的是选好专业。所以李先生也在提前从《招生指南》里划出一些院校的目标专业,待高考过后,再和儿子一起商量志愿填报就更从容。而对儿子的期望,李先生表示,发挥正常水平就可以了。
  
  【“过来人”篇】
  
  “沉默
  
  妈妈”
  
  孩子情绪不好时
  
  甘当她的“出气筒”
  
  李女士也是本报高考QQ群群友,她的女儿去年已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在高考前夕,女儿也曾有过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特别是南宁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女儿的成绩比平时差了五六十分,当时女儿的心情很沮丧,心理也很脆弱,回家第一句话就是:“考得太差了!”接着便是发脾气,埋怨自己明明考试一结束就知道错在哪了,可是当时就是做不出来。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甘当女儿的‘出气筒’喽,也不责怪她,等她情绪好点了就安慰她,现在考大学不是什么难事了,反正有书读的,不要紧。”而面对女儿问:“如果高考只考上三本,你们会让我去读吗?”李女士也向女儿表示只要她愿意,父母也支持她去读三本院校。让女儿轻装上阵,所以高考时女儿也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本报高考QQ群的群友“独行客”也是去年的考生家长,他的女儿已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女儿当时在南宁市二中的年级排名为前50名至80名,由于成绩较好,也提前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的测试,在高考中可以加分录取,所以“心比较定,不多过问,不影响孩子的正常节奏就行了。”“独行客”向本报记者介绍道。
  
  【案例篇】
  
  成绩好的考生也会有心理问题
  
  在往年的高考前夕,考生曾出现哪些问题?南宁市三中的心理老师董杨对本报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案例1:
  
  优等生临近高考变得异常焦虑
  
  成绩好的学生,在临近高考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去年三中有一位成绩一直很不错的女生,也是在临近高考的两三个月出现心理问题,整个人特别焦虑,课余时间只要做点与考试无关的事,她就会深深陷入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尤其是在考试前,这种焦虑情绪更为严重。于是,这位女生找到董杨进行心理咨询。
  
  经过交流,董杨发现,这位女生的精神压力源于她把高考目标定得太高,没有很大的把握去实现,于是焦虑随之而来。在咨询过程中,董杨建议她把高考目标适当调低一点,比如调整成自己有七八成把握、原来设为第二目标的院校,这样的调整并不是说这位女生就不去冲击第一目标,而是让自己从高期待带来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反而更利于备考。这么一番咨询后,离开咨询室时,女生整个人明显地放松了不少。
  
  案例2:越近高考越迷茫
  
  在去年的高考前,有一位考生前来做心理咨询,原因是高考越近,他越觉得对未来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没法专注于复习。“这类考生多以中等成绩者居多,成绩不是特别好,高考后的选择可能不太多,但成绩又不太差,所以又不甘心,于是产生了对未来很迷茫的心理。”董杨分析道。
  
  面对这样的考生,作为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他要怎么做,而是通过不断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职业规划、人格状态等,让学生自己发掘未来的方向在哪。
  
  【提醒篇】
  
  家长应懂的3个减压窍门
  
  临近高考,家长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听听董杨老师是怎么说的。
  
  提醒1:让孩子读美文放松
  
  董杨表示,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出现紧张或异常情绪,就应及时给孩子寻找心理渲泄的渠道,比如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到医院等心理机构寻求心理干预。
  
  作为心理老师,董杨建议家长寻找一些美文,给孩子看一看;或是家长陪孩子一起做一些适当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个阶段。
  
  提醒2:多给孩子积极的语言暗示
  
  董杨表示,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即学生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但学业好像没什么进展;做了很多的题,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成绩反而下降了。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要轻易就放弃,毕竟还没到高考,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多和老师沟通,按老师安排的复习节奏进行,是完全可以把心态调整好,让考试成绩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对孩子的情绪起伏,家长也应该多支持多鼓励,多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有的家长可能会很急,埋怨孩子“你看成绩再那么差,高考你就完蛋了”,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因为学生本身已处在紧张状态中了,家长的这种负面语言,会对孩子打击很大。
  
  提醒3:别总以管理者角色出现
  
  董杨称,在去年高考前,她发现很多家长的焦虑比孩子还严重,总是不自觉地以管理者的角色去干涉孩子。比如周末孩子回到家,想玩电脑放松一下,家长也管着;对孩子吃饭这类的生活细节,也不断督促。家长总想为孩子管得更好,反而影响孩子情绪。
  
  从长期接触考生及家长的情况看,如果学生成绩一直都较好,这类考生的家长心态会相对平稳些。如果考生成绩起伏较大,那家长往往心理波动也会较大。这时候家长就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成绩波动的原因,是因为恋爱影响,还是别的原因,帮助孩子制订好高考目标。

  记者关海芳

  • 作者:当代生活报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