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见惯了剩菜剩饭,似乎有点习以为常。那么这剩菜剩饭是怎么来的?
首先,是“量”不按需供应。保教人员在给孩子分餐时,“量”几乎是统一的。于是,那些供不应求的,吃完第一份就上前添加饭菜;而那些供大于求的,就吃不完了。每个孩子的食欲不同,胃口也有大小,保教人员不能“一刀切”。另外,一个人的食欲和身体状况也有关。晨检的时候,我们关注并记录了孩子来园的身体状况,若带药的也在服药登记表上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对晨检的关注与记录很少甚至没有与午餐管理联系上。因此,那些带药的、身体有些异常的孩子,在当天也成了剩菜剩饭的制造者。
其次“质”上,色、香、味不俱全。一般幼儿园都比较注重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但烹调方式不太关注,很多菜切得个头比较大,有些可能早就烧好了,这些都影响饭菜的色香味,降低了幼儿的食欲。
再者,在“进程”的安排上也过于统一。每个幼儿用餐时间有长短,而幼儿园一般都是统一时间分餐,之后一起用餐,尽管保教老师会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但还是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就比较慢。
那么如何控制、指导幼儿爱惜粮食,做到尽量不剩菜剩饭呢?
第一,在量上要按需供应 既然每个孩子食欲、胃口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应尊重幼儿的这种差异。给幼儿分餐时,按需供应。以大多数幼儿能吃完为基点,对胃口、食欲相对好的幼儿,提供的量多一些,反之则少一点。另外结合晨检,对带药的、身体状况不佳的幼儿,给其适当减量,以避免剩菜剩饭。
另外应鼓励幼儿按需自取。可以尝试自助餐式分餐。由保教人员将饭、菜分别盛到大碗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发,让组内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自取。孩子自助分餐,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用公筷或公勺把食物夹到自己的餐盘里,而且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保教人员则可以适时引导或介入,提供扶持。
第二,在质上提升色、香、味 色、香、味俱全,无疑可以增进幼儿的食欲。为此,食堂主任在订菜的时候,事先酝酿菜的搭配,食堂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加工、烹调,提升菜的色、香、味,打开幼儿的“胃”,增加其食欲。
第三,在进程上要合理安排 幼儿园午餐时间一般是从中午11点开始。但不是寄宿制幼儿的早餐,就不是统一定点的,早的或许早晨6点,迟的可能上午8点,这对幼儿中餐的摄入量是有影响的。对此,可以调整幼儿上午的点心安排,根据幼儿的早餐时间,分批合理安排。
其次分餐时,也可以先供给早餐用得早的、吃得较慢的幼儿,尽可能减少吃得快的幼儿因提早参与活动对吃得慢的幼儿造成干扰,使其安心、舒心地吃完自己那一份,告别剩菜剩饭。(郑国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