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一次投资危机爆发,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
退休阿姨花几十万元买下一堆朝鲜邮票和纪念币,憧憬着收藏品公司加价“回购”;几个不懂书画的大妈,合伙花80万元买下刘大为国画“真迹”,等着几个月后拍卖赚大钱;一个母亲因为相信120万元买的收藏品即将升值到300万元,偷偷抵押家中唯一住房借钱,导致儿子被放高利贷者追债……作为特邀书画理财专家,我在“3.15”前夕参加湖北卫视《大王小王》节目录制,看着一群父母的同龄人理财被骗,心情也灰暗了许多天。
老年人理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许多人退休后,通过多年的财富积累,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过去的一些年,社会一直提倡老年人理财,一个美好的口号是“退休的同时,退休金不退休”。在前几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在“全民理财”的冲动下,一些老年人“扑通”一声跳下水,全然不顾自己是不是会游泳,就盲目投资,导致出现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为严重的是2008年。2007年那轮股票大牛市让上证综指冲到了6000多点,大爷大妈们拎着成袋的现金去银行排队买基金、买银行理财产品,全然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有风险的。之后,股票大跌到1600多点,很多人损失惨重。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下子惊呆了: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不都是银行卖的吗?怎么还会赔这么多钱呢?
经历那轮熊市,很多人用真金白银买了教训。不过,高风险理财就像割麦子一样,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仆后继吃亏。之后,虽然银行和基金公司增加了风险意识的宣传,但是吃亏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其实,仅仅赔钱还是好的,像前文提到的那样买了藏品,或者轻信他人参加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的,血本无归的人也很多。3月21日又爆出一条新闻:一个横跨三省区九市,涉嫌诈骗2000多人,涉案金额2亿多元的特大集资诈骗犯罪团伙在广东被摧毁。该团伙打着投资银饰品连锁店业务、每月可获高额利息的旗号,诱骗老人投资进行诈骗。一个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社会上有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出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
难怪有人喊出看起来甚至有点偏激的口号:老年人不理财!口号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不无道理。
曾经被认为“长不大”的“80后”,如今年龄从25岁到35岁,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思路活跃,正是社会上最活跃的力量。相反,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他们或已经退休,或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他们的耳根子变软,容易受到高回报的诱惑,更容易轻信他人。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
帮父母理财,首先要帮助他们排除“地雷”,看看他们有没有配置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当然,如果父母还跟他人一起,借钱给人放高利贷,就更要赶紧把钱收回来。
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因此,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资产配置,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哪怕存定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保险规划必不可少。农村没有保险的老人自不必说了,即便是城市老人,也需要增加一些商业保险,来降低生活的风险。因为,保险是“花小钱,办大事”。
另外,合适时机,不妨多讲故事提醒提醒,防止父母掉入一些理财骗局。看到新的骗局,也不妨跟父母闲扯着说说。
编辑部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同事还建议,如果父母不是特别感兴趣,你千万不要尝试着教他们自己理财,使用余额宝之类对他们来说太难。勉强的结果,很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产生新的理财问题。
总之,帮助父母梳理家庭资产,帮他们理财,一定要把握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大原则。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投资风险,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我们才能帮助父母更轻松地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