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4月21日在北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下降了1.05期(份)。(见4月22日《人民日报》)
从调查数据来看,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比上年有所增长,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但与此同时,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人均报纸、期刊阅读量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事。
在我看来,国民阅读量与阅读率徘徊不前,上网刷微博、玩微信盛行,实际上是现代人读书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进步,传统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奢侈品”。人们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查找资料,以至于慢慢遗忘了传统阅读。再者,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很快,挤占了不少读书时间。此外,在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众浅阅读受到追捧,传统书籍受到冷落,客观上也降低了人们的读书欲望。
尽管微博、微信有传播快、更新快的优势,但是网络仍然无法取代文化积淀厚重的传统书籍。没有时间读书也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让读书、读经典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努力。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消息说,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初稿已经拟定。但是,全民阅读立法需要一个过程,而促进全民阅读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全民阅读纳入立法计划,培育读书氛围,需要形成文化合力。比如学校尽到自己的责任,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矫正功利读书观,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校园读书氛围影响社会氛围。比如,激活图书市场竞争、降低图书价格,让利于民,也有利于激发公民的读书热情。比如,除了政府主管的图书馆对外开放以外,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也应对外开放,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再比如,加强社区图书馆、村民图书馆、职工书屋建设,等等。
要激发公众阅读热情,还要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有的图书馆,图书种类单一、书籍陈旧、借书手续繁琐,需要支付借阅费用,等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完善书籍种类,更新图书资源,减免借阅费用,简化借阅手续,很有必要。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形成文化合力,才能逐步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公众更惬意地享受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