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灯饰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形成经济产业,但要迈向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达成“文化强产业,文化强国”,就更加是万里长征才起步。理念和定位是清晰的,前景也很美好,那么就该坚定地往前迈,向世界迈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照明灯饰产业?如何将中国灯文化推向世界?这都值得广大从业者思考。因为照明灯饰行业要走上“文化强产业”的道路还很漫长,仍需大家共同努力。
从“国学热”,到“孔夫子热”,到“文化强国”的探讨,种种现象都在表明,中国文化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世界。但在照明灯饰行业,真正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企业寥寥无几,更没有一个平台让企业聚在一起,共同发声,共同开辟这一领域的商机,似乎中国灯饰文化犹未察觉自己的价值所在,一直在沉默。
幸而,这种沉默最终在4月10日被打破:第一家中式文化主题卖场——古镇龙泉灯饰城宣告试业。对于这座打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大旗的灯饰城,董事蔡美娟有着许多的憧憬及冀望。她表示,要以龙泉灯饰城作为载体,把灯文化与灯都产业结合,向全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灯饰文化,让全球领略灯文化的魅力。
在时下新灯饰城不断崛起,老灯饰城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再立项目似乎优势不明显,但龙泉灯饰城硬是喊出了新的口号,这一定位是前所未有的,也或许会成为古镇的一个新亮点。知名度打开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采购商都知道中国灯饰文化有了一个集中的聚集点,商机自然便会纷至沓来。
但如今的关键问题是,拿什么样的灯文化来对外展示?又该如何向世界输出中国灯文化?这是一个不但值得以灯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企业及卖场思考的难题,也是值得所有照明灯饰从业者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一方面可以将中国固有传统文化融入灯饰之中,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我们并不需要固守传统,也可根据中国元素来创造灯饰文化。或者说,后者才是灯饰文化的最佳出路。不同的人对文化理解不同,而根据这些不同的理念去创造产品,就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平台应该鼓励创作者去寻找新的元素,发掘属于中国的新“美点”,不管是产品外观、材质选择、造型设计,还是融入于产品的价值观,都可以是崭新的,是不拘泥于传统的,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之美的意义,也在于此。
其次,应当充分意识到“各美其美”的重要性。在将文化作为创造体时,我们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一定是要符合大中国元素的。其实不然,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绽放着各自的风采,由此组成了百花齐放的中国集体文化。江南的宁静山水、秀美丝绸,巴蜀的厚重山川、复古青铜,关中的壮丽高原、豪迈情怀……所有的风土人情均可融入到灯饰设计中。赋予灯饰灵魂,才能使灯饰工艺品化,具备鉴赏及收藏价值。
此外,在将灯饰文化发挥到极致之余,不论是平台还是企业本身,都应该“走出去”,与世界人士互动,尽可能多地推广中国灯饰文化。组成考察团,一起外出学习交流;带着得意作品参加世界级展会,提高曝光率;申请文化专利,抵御外企冲击;成立专门的推广项目小组,哪里有市场往哪里去……尤其是平台,要发挥将大家集合起来的作用,所有力量汇聚拧成一股绳,共同开疆拓土。否则就会沦为一个简单地将各家品牌聚集的地方,与其他卖场毫无二致,也就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中国灯饰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最大障碍,是语言。在照明灯饰行业,翻译精英非常缺乏,有些品牌连自己的英文名称都拼错,产品详情、企业介绍的翻译十分混乱,频频出错。这样的状态,要“走向世界”,实在是贻笑大方。而关于专业术语的翻译,也显得不够规范,材质、型号、适用场所等,甚至品类的翻译也不统一,也就造成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灯饰产品的混乱印象。
中国灯饰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形成经济产业,但要迈向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达成“文化强产业,文化强国”,就更加是万里长征才起步。理念和定位是清晰的,前景也很美好,那么就该坚定地往前迈,向世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