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合肥市“三模”进行了语文和数学科目的测试。测试结束后,本报立即联系了高三年级的一线名师对试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这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提出建议。今天上下午还将进行文综/理综、英语的测试,本报明天将继续推出这些科目的复习指导,考生们可留心关注。
语文
稳重大气互补多变
合肥七中黄友祥
试卷分析
综观全卷,如果说上次二模语文试题好比是一位年轻活泼富有朝气的小伙子,那么这次的三模语文试题就像是一位成熟稳重内敛大气的男子汉。
成熟稳重。本次试题整体上紧扣2014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命制,所有题型《考试说明》上都有涉及。全卷无怪题、偏题,设题思路清晰,角度多样。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包括作文均呈现出平稳的特点,学生易于驾驭。这也暗示今年的高考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内敛大气。相比较而言,本次三模试题本位性强,不张扬,不做作。整套试卷选材极少涉及本土文化,避免了宣传地域文化的嫌疑和小气,大有全国卷风范。题目设置涵盖面广,无重复,如语言运用涉及考点有连贯(第17题)、图文转换(第18题)、得体及语病修改(第19题),特别是第20题,涉及修辞、仿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
复习建议
综观三次模拟,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我们切不可存侥幸心理,应采取“稳扎稳打,各个击破”的原则。后期还有时间,平时的试卷累积起来分析,一定能找到“软肋”,应针对弱项强化复习。另外,积累写作素材并能学会一例多用,对提高写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数学
注重基础稳步创新
合肥七中左华
试卷分析
与前两次模考相比,试卷结构保持不变,依然是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和6道解答题。但是题型有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文理科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都没有出现不定项的选择问题。选择题和填空由易到难,题型错落有致,每题涉及到1或2个知识点,小巧灵活。
解答题难易适中,题型逐步创新,同样难度梯度设计的大题,第一小问考查的仍然是基础知识,第二小问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符合近几年来安徽省高考的要求。整套试卷的难、中、易比例恰当,总体比前面的两次模拟考试略简单,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试卷淡化技巧,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通性通法的考查,考查学生基本功。突出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强化数形结合意识。如理科第9、12、17文科8、9、10、12、17、18等题。试题创新力度较大,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如理科第10、15、19、20、21题,文科第9、10、20、21题,符合新课改的观念。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文科的第8、9、20、21题理科的第10、13、18、19、20、21题等都考查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参数分类讨论思想,建模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都有所涉及。
复习建议
1.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回顾相关知识点,科学合理地利用考试大纲,做到“三个结合”:将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相结合;将考试说明与教材相结合;将考试说明与练习相结合。
2.坚持以本为本,注重基础,掌握通性通法。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坚决摒弃难题、偏题,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3.加强应试技巧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一些同学存在解选择题速度慢、审题不严密、答题格式不规范三大问题,如果能够克服以上缺点,那么高考你将可以多拿不少分,所以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要加强答题规范和技巧的训练。
4.珍惜为数不多的每一节课。到了后期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对自己帮助不大,于是就不注意听讲课堂上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甚至于干脆就请假回家自己复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得不偿失,三模过后,所有老师会对剩下的每堂课有一个整体的安排,会把高考的内容再进行一遍系统性的复习,只有跟着老师才会把复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