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
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本币升值等原因不断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主要依靠自身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传统粗放式的资源、能源高度消耗型的增长模式也亟待转变。新兴经济体需要深化改革,以调整经济关系、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模式。
■ 文 / 余鹏程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过去十几年间新兴经济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失速的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反映其增长困境的一种贴切表述。
欧美经济波动冲击新兴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的衰退与复苏,都构成对新兴经济体的重大冲击,这源于新兴经济体在经济结构上的失衡与内生增长动力的不足。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之前高度依赖于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技术外溢与有效需求补充,这种依存关系既帮助它们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使得危机到来时,有效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凸显。
尽管发达经济体已进入经济有序复苏的通道,然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过去的老路已没办法继续走。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本币升值等原因不断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由于体量的增加,也必须主要依靠自身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传统粗放式的资源、能源高度消耗型的增长模式也亟待转变,而这些转变都需要深化改革,以调整经济关系、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模式。
产业升级化解经济依赖症
新兴经济体的改革应着眼于创建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素质提高的环境,并着力促使内外部经济实现平衡。资本、劳动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而诸如制度、法律、文化等则决定了这些投入要素的组织形态,影响其最终的产出。新兴经济体普遍拥有比较充裕的劳动力,而且通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已经积累起相对其有效需求而言相当数量的资本,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受到制度、文化、教育、科研投入等多方面的困扰,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另外,新兴经济体还需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并构建和谐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法治社会。为了提高内需并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收入分配、税收体制、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也需重视。
中国经济改革助新兴国家突围
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国家之间关系越发紧密,贸易依存度大幅提升。中国对其他新兴国家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根据IMF的计算,中国经济增速提高1%,会使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提高0.1%。当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关键期,成败将直接决定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状况,对新兴市场国家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中国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并使得内外经济更为平衡,那么首先将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巨大的外需,帮助其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其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大幅增加,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增加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就业,并提供一定的技术转移;再次,一个更为均衡的中国经济,意味着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可以凭借其相对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 作者系长江期货宏观经济研究员